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巨结肠Ⅰ期根治术后排便控便功能。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Ⅰ期根治术16例,年龄:28天~4岁,平均年龄12.8月。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时间2.8年。对患儿的排便控便能力、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术后1年行钡剂灌肠及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结果:获访16例,根据李氏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5分)10例,"良"者(4-3分)4例,"差"者0例,便秘1例,小肠结肠炎1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结肠扩张段、痉挛段消失,肛管直肠角度正常。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均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性反射。结论:应用腹腔镜下辅助经肛门巨结肠Ⅰ期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伤口裂开原因及修补方法。方法巨结肠根治术228例,伤口裂开均采用减张缝合,外加腹带包扎。结果228例巨结肠根治术后8例出现伤口裂开(3.51%)。腹壁修补成功率(100%)。结论腹部伤口裂开应以预防为主。术前术后营养支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合理缝合伤口,补充血容量,术后抗感染和积极采取减轻腹胀措施等,是减少腹部伤口裂开的关键。减张缝合外加腹带包扎是治疗伤口裂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下腹横纹小切口,对小儿外科中的四种常见病的治疗,探索其优越性。方法1997年1月~2005年4月中收治1131例病人,均使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结果113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使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是治疗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隐睾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9年~2003年3月间收治冠状沟型及冠状沟前型尿道下裂患儿20余例,分别采用MAGPI、Mathieu及Duplay等术式进行矫治。从2002年起,我院随机选择了8例患儿,用尿道游离延长术矫治,其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病因、围手术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4年7月共收治4例新生儿胃穿孔患儿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治愈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病理示:3例胃壁肌层变薄、发育缺如并坏死;1例单纯缺血坏死。结论进乳多、吞入较多气体是新生儿胃穿孔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新生儿全结肠闭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以来4例全结肠闭锁病例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例,女1例,年龄2~5d,平均年龄3.5d。体重2000~3100g,平均2455g。临床有不同腹胀、呕吐、无胎便排出表现。结果4例均行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回肠鞘内拖出术。除1例死亡外、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消化道闭锁中结肠闭锁较少见,发病率1:(40000~110000)活婴。而全结肠闭锁更为罕见,目前尚缺乏报道。病情确诊后,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4月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131例,使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124例。结果用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55例病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使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均是一种好方法,但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更为有优越性,阴囊无水肿、不破坏腹股沟结构、能探查对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运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按幼儿保健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捏脊疗法进行干预,并给予相应健康指导。分析对比两组小儿治疗后1年内患病次数,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与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小儿治疗后1年内患病次数为3.21±0.43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89±1.5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捏脊疗法运用于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健康保健工作中,效果显著,对增强小儿免疫力、减少患病次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等均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先天性环状胰腺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8例环状胰腺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回顾性研究。结果18例手术病人中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它治愈。随访13例疗效良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腹部X线摄片和钡餐胃肠透视检查及钡灌肠有助于早期诊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是较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