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的授精方式[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D5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助孕的第1周期D5新鲜移植单囊胚的IVF/ICSI患者,其中IVF单囊胚移植组移植288个周期、ICSI单囊胚移植组移植85个周期。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超促排卵情况、胚胎质量、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两组间的超排卵情况、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的囊胚形成率高于ICSI组(分别为62.24%和5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授精方式如何,只要囊胚质量好,就可以单囊胚移植;授精方式可能只影响囊胚形成率,对妊娠率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接受常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IVF)的患者中5%~10%出现全部或绝大部分卵母细胞不受精[1],即受精失败。常规IVF中,如何尽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进行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在常规IVF授精后5h对部分卵子脱颗粒观察第二极体,探讨其与授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低下)中的有效性。方法对59周期因全部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下进行早期r-ICSI受精(部分受精失败38周期,全部受精失败21周期)的不孕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妊娠率及种植率,与同期常规ICSI周期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同期299ICSI周期相比,早期r-ICSI组受精率、2PN率、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无明显差异,3PN率r-ICSI组明显升高。结论对常规IVF失败(低下)患者进行早期-rICSI受精可以得到正常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妊娠机会,可以考虑作为IVF实验室的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男方精子畸形率对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接受IVF的344对及ICSI的178对夫妇,分为常规IVF组和ICSI组,组内按照男方精子畸形率分为正常形态组(IVF266/ICSI76)和畸精子症组(IVF78/ICSI102)。受精后分别统计IVF及ICSI两组内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在IVF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4.32%/60.09%、33.78%/37.02%、42.03%/54.62%及12.5%/4.23%。两组间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别,畸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性低于正常形态组,而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形态组(P〈0.05);ICSI组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8.01%/64.59%、32.26%/33.78%、43.75%/52.63%及4.76%/5%。畸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将两种受精方式的畸精子症组间比较,IVF的患者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者(P〈0.05)。结论常规IVF中畸精子症不影响正常受精。对于畸精症子患者,其临床妊娠率均较精子形态正常组低,但是采用ICS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孕流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胚形态对冻融单囊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以便低质量囊胚更好地为临床所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本生殖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FET)的患者资料,高质量冻融单囊胚移植231例为A组,低质量冻融单囊胚移植154例为B组。B组按年龄再次分组:≤30岁为B1组(102例)、30岁且≤35岁为B2组(32例)、35岁为B3组(20例),对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高质量与低质量冻融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71.00%vs.42.86%)及出生率(54.55%vs.32.47%)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低质量冻融单囊胚移植患者的组间内膜厚度、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质量差的囊胚移植妊娠率虽低但仍有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评价体系中的“废弃”胚胎继续囊胚培养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第1次行IVF/ICSI-ET治疗、因D3无可利用胚胎(D3胚胎评分均为Ⅳ级或F级)而行囊胚“试培养”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试培养”结局不同分为成功组(54例)和失败组(1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及获卵情况;将成功形成囊胚并移植的患者根据其移植周期不同分为新鲜移植组(41例)和冻融移植组(1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246例患者因D3无可移植胚胎行囊胚“试培养”,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50%和5.85%。“试培养”失败组原发性不孕比例显著高于成功组(74.48%vs.57.41%,P<0.05)。54例患者获得囊胚后其中41例行新鲜周期囊胚移植(新鲜移植组),10例患者囊胚复苏成功,行冻融囊胚移植(冻融移植组)。新鲜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3.66%和48.78%;冻融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为50.00%,自然流产率为60.00%,活产率为20.00%。所有新生儿均未见出生缺陷。结论“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于D3无可用胚胎移植的患者,利用“废弃”胚胎行囊胚“试培养”不失为一种补救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个原核期形态学指标与取卵后第3天(D3)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筛选能反映胚胎移植后种植潜能的原核期形态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的186例行常规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共395个胚胎,选取年龄≤35岁,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后妊娠的共84例患者为妊娠组;没有妊娠的不孕症患者共102例为未妊娠组.根据原核期形态包括两原核是否相邻、居中、大小、排列;核仁前体(NPB)的排列方式、大小、在原核中的位置;极体和原核长、纵轴夹角,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原核期形态和胚胎妊娠之间的关系. 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两原核形态、两NPB形态、两极体方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妊娠组两原核形态A级明显高于B、C、D级(67.03% vs 20.88%、5.49%、6.59%,P<0.01);妊娠组两NPB形态1级和2级明显高于3、4级(38.46%、41.21% vs 17.03%、3.30%,P<0.01),妊娠组两极体方位α和β明显高于γ(48.35%、36.81% vs 14.84%, P<0.05).结论 原核期形态可以反映受精卵的质量,可以为临床选择移植胚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实时观察培养和三气培养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辅助生殖治疗且获卵数≥5个的1717个移植周期。根据胚胎培养的方式不同,分为实时观察培养(191个周期)和三气培养(1526个周期)两组,全部采用形态学评分选择单囊胚移植。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移植的优质囊胚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实时观察培养组和三气培养组的受精率(88.0%vs.82.7%)、正常受精率(75.6%vs.67.5%)、可用胚胎率(81.5%vs.75.9%)、优质胚胎率(58.1%vs.54.1%)、囊胚形成率(69.3%vs.64.7%)和移植的优质囊胚率(78.0%vs.69.9%)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气培养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实时观察培养组(98.8%vs.97.0%);两组的临床妊娠率(75.9%vs.70.3%)无显著性差异,但实时观察培养组有增高的趋势(P>0.05);两组的流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但实时观察培养组流产率有低于三气培养组的趋势(4.1%vs.8.3%,P>0.05)。结论实时观察培养可能有优于湿式三气培养箱的趋势,但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D5选择性的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中D5选择性的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中心助孕的第一周期D5新鲜移植患者,移植单囊胚者为单囊胚组(77例),移植双囊胚者为双囊胚组(48例)。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超促排卵情况、胚胎质量、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结果两组间的临床特征、超排卵情况、胚胎形成情况、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种植率及多胎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囊胚移植组的种植率(66.23%)显著高于双囊胚移植组(47.92%)(P0.05),单囊胚移植组多胎率(6.25%)显著低于双囊胚移植组(32.26%)(P0.05)。结论单囊胚移植在不降低妊娠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父/母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的胚胎中是否存在HBV DNA,探讨HBV经配子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同时评估影响垂直传播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单方HBV感染的229对夫妻的310个废弃胚胎。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胚胎样本中的HBV DN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血清HBV DNA载量、血清HBV多种抗原或抗体存在情况及授精方法等因素与HBV DNA存在的相关性。结果 7.74%(24/310)的胚胎中检出了HBV DNA;血清HBV DNA载量与胚胎中存在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OR4.128,95%CI(1.319,12.914),P=0.015];授精方式(IVF或ICSI)的差异对胚胎HBV DNA阳性检查率几乎无影响(P0.05);同一对夫妻的多个胚胎中只有部分胚胎存在HBV DNA。结论垂直传播可能是HBV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对于HBV DNA高载量的父/母,自然受孕或助孕治疗前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胚胎感染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