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移植(HLA-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AHSCT)和单倍体相合移植(HLA-haplo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NAHSCT)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用流式细胞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20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IL-2、IL-4、IL-6、IL-10、TNF-ɑ、γ-IFN、IL-17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IL-2分别在iNAHSCT及hiNAHST后1周、2周起表达上调,两类移植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γ-IFN都在移植后4周起上调,两类移植后的浓度无差异(P〉0.05);IL-4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于移植后2周、移植后1周起增高,iNAHSCT的IL-4浓度高于hiNAHSCT(P〈0.01);IL-6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在移植后1周、移植后2周起上调,移植后4周为峰值,且hiNAHSCT的IL-6浓度高于iNAHSCT(P〈0.02);IL-10在iNAHSCT、hiNAHSCT中分别于从移植后1、2周起增高,iNAHSCT中IL-10的表达高于hiNAH-SCT(P〈0.05)。TNF-ɑ在hiNAHSCT中从移植后1周、在iNAHSCT中从移植后2周起上调;hiNAHSCT中TNF-ɑ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P〈0.01)。IL-17分别于hiNAHSCT及iNAHSCT后移植后1周、移植后4周时增高,hi-NAHSCT IL-17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的(P〈0.05)。结论:两类移植后所检测到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移植后4周为峰值。IL-6、TNF-ɑ、IL-17在hiNAHSCT中增高明显,而IL-4,IL-10在iNAHSCT中增高显著。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2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42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Gy(60)γ射线全身照射,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5和20μg/kg的rmIL-12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于照后1h及此后每3d一次分别腹腔注射5和20 μg/(kg·d)的rmIL-12,共5次,每日2...  相似文献   
3.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能特异性降解mRNA,沉默靶基因,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可用来进行基因功能的分析和药物靶标的研究。RNAi技术日趋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神经科学上,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朊病毒病等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RNAi的应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揭示和治疗另辟了蹊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单倍体相合移植(NAHSCT)中,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变化。用流式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18例allo-NAHSCT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移植后所有的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变,其表达较移植前增加;IL-2、IL-4、IL-17发生变化的时间较早,移植后1周其表达开始明显上调;IL-6、IL-10、TNF-α移植后2周起显著改变,与移植前相比血清浓度明显提升;INF-γ变化较晚,移植后4周表达开始增高;所有的细胞因子都在移后4周内呈持继上升趋势,至第4周达峰值。结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单倍体相合移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在早期均发生显著性提升;IL-2,IL-4,IL-17变化较早,IFN-γ变化相对迟缓,至第4周为其峰值;Th1/Th2/Th17细胞因子移植早期的变化规律可能与患者的综合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1.0 mg/m2和0.7 mg/m2两种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老年(≥60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相关毒副反应,探讨硼替佐米在老年患者治疗上的剂量选择.方法 2006年6月至2012年1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低于标准剂量的硼替佐米治疗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6例,其中16例接受1.0 mg/m2剂量治疗,10例接受0.7 mg/m2剂量治疗.观察疗效和相关毒副反应.结果 第1个疗程结束后1.0 mg/m2组和0.7 mg/m2组有效的例数分别为13例和8例,第2个疗程结束后仍有效的例数分别为9例和5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硼替佐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和感染等,两组间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1.0 mg/m2和0.7 mg/m2硼替佐米治疗剂量均相对安全有效;对于不能耐受1.0 mg/m2者,也可选择0.7 mg/m2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探讨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9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次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入界烟肼针剂、硫酸阿米卡星针剂、地塞米松针剂;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内给药对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析伴有肾脏损害和无肾脏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点,探讨硼替佐米在治疗伴有肾脏损害MM患者中的作用。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39例MM患者(15例伴有肾脏损害,24例不伴肾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硼替佐米治疗前后的临床特点、疗效、肾脏损害的转归以及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在疾病类型、肌酐、尿酸、血钙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贫血、球蛋白等无显著差异;②2组均接受了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在治疗效果上,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组和不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组在总有效率及总生存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后者中位生存时间略长于前者;③伴有肾脏损害的治疗组经硼替佐米治疗后肾脏损害可以逆转,且以第1个疗程效果最为明显,有20.0%的患者肌酐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第2个疗程后此比例达到38.4%。第2个疗程后肌酐水平下降幅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④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和不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且肾脏功能异常者多在2个疗程后得到明显逆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建立本实验室快速检测微核率的自动化实验方法。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个照射剂量组,分别给予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00、.51、和2Gy,于照射后24、48h取骨髓标本,每个剂量和每个时间点均为6只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以传统显微镜检微核的方法作为对照。结果流式细胞术及显微镜检方法检测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呈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并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速度为人工阅片的40倍以上,且能够避免人工镜检人员阅片的主观性,检测结果更为客观。结论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较传统的人工显微镜检测,更加简便、易行、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信、客观,适用于大规模核辐射伤员的高通量快速生物剂量诊断。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能特异性降解mRNA,沉默靶基因,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可用来进行基因功能的分析和药物靶标的研究。RNAi技术日趋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神经科学上,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朊病毒病等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RNAi的应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揭示和治疗另辟了蹊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42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5和20μg/kg的rmIL-12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于照后1 h及此后每3 d一次分别腹腔注射5和20μg/(kg.d)的rmIL-12,共5次,每日2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 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分别于照射后14和28 d制备股骨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 rmIL-12治疗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改善。5和20μg/kg rmIL-12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PLT)数开始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提前(分别为11 d和14 d),且PLT最低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vs 8.1%,15.1%vs 8.1%,P﹤0.05),28 d时rmIL-12 5和20μg/kg治疗组小鼠外周血PLT均升至照前值的85%,对照组为60%(P﹤0.05)。照射后14和28 d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提示rmIL-12治疗组CFU-GE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mIL-12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