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的不同检测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从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致病菌 ,是许多慢性胃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尤其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致病因子。目前临床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迫切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的非侵入性检测 HP的方法。本文以 PCR法、13C呼气法、血清 Ig G ELISA对 95例患者作了 HP感染检验 ,并与病理报告作了比较。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与试剂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5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95例 ,男 5 7例 ,女 3 8例 ,年龄3 0~ 5 9周岁 ,平均 45 .6周岁。经病人同意后 ,抽取外周血并在胃窦部分…  相似文献   
2.
近代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迅猛发展的带动下,正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一般用微生物常规检验法需要1~3天才可作出检验报告,而且人工操作步骤烦琐。目前已有十余种快速检测细菌生长,同定,药敏试验(AIS),最小阻止浓度(MIC),细菌尿和检测食品污染等装置问世。在本文中主要介绍国内外用电阻抗法作细菌快速自动化检测技术的进展和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65例。34例患者采用依替米星治疗,3l例患者采用奈替米星(均为100mg,每12h静脉注射)治疗,疗程7-10d。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依替米星组85.3%,奈替米星组83.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和89.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与9.4%。结论: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安全,有效,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4.
美罗培南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及对照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内沙星对412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美罗培南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强于对照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对大肠埃希氏菌、克雷泊氏菌属、产气肠杆菌、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沙雷氏菌属MIC90≤0.008~0.25mg/L,是亚胺培南MIC9o的1/4~1/16,对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与亚胺培南的抗菌作用相当,分别为0.25、0.5mg/L:对流感嗜血杆菌美罗培南的MIC90为0.125mg/L,是亚胺培南的1/16,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1/4:对铜绿假单孢菌美罗培南的MIC90为4mg/L,低于亚胺培南8mg/L。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稍差于亚胺培南,优予其他4种对照药。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B组治疗方案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评价时应考虑每增加1个效果单位所需花费的费用,增加成本-效果比越低,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单次静脉美罗培南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单剂量美罗培南静脉制剂药代动力学,为临床提供合理给药方案。方法 中国健康受试者10名随机分组交叉给药,30 min内静脉点滴美罗培南500,1 000mg,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0.25,0.5,0.75,1,1.5,2,3,4,5,6,8 h取血,并于0~2,2-6,6~12,12—24 h留取尿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罗培南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结果 血药浓度数据经3P97程序分析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二室模型,静脉点滴500,1 000 mg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3.08±4.00,48.19±9.78 mg·L-1,AUC分别为27.47±3.80,55.56±6.72 mg·h·L-1,,tl/2B分别为1.08±0.19,1.15±0.15 h,CL分别为18.91±2.48,18.68±2.32L·h-1,Vd分别为13.48±2.94,13.93±2.40L。12 h原形药物在尿中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60.11±5.20)%与(61.23±9.81)%。结论 美罗培南单次给药在中国健康人体耐受良好,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7.
邬俊福  王翌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85-1785,189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TAS、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芦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对照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 12 6例 ,其中呼吸道感染 6 4例 ,泌尿道感染 6 2例。剂量用法 :芦氟沙星口服 ,第 1日用量 4 0 0mg每日 1次 ,第 2日至疗程结束用量 2 0 0mg每日 1次 ;氧氟沙星 ,2 0 0~ 30 0mg每日 2次。疗程为 5~ 14d。 结果 :芦氟沙星与氧氟沙星临床疗效评价病例数分别为 6 5例和 6 1例 ,两药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2 .3% 93.4 % ,细菌阳性率分别为 87.7%和 83.6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2 %和 94 .1%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7%和 8.2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研究表明芦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国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菌株来源于全国17家医院分离的MRSA共计160株,用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对2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其中133株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60株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133株MRSA菌株的PFGE图谱显示,共有A~E 5种类型,以A型为主,为88株(A1型27株,A2型25株,A3型22株,A4型12株,A5型2株);B型为25株(B1型19株,B2型3株,B3、B4和B5型各1株);C型为8株(C1型7株,C2型1株);另有12株为散发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MRSA呈多重耐药性,我国不同医院流行的MRSA菌株基因型主要为A1、A2、A3和B1型;且不同地区的医院流行的菌株基因型不同,同一医院流行的菌株基因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2种利奈唑胺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按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两序列、双周期、交叉研究设计方法,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利奈唑胺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600 mg,空腹状态下28例受试者完成试验,餐后状态下27例受试者完成试验,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利奈唑胺的浓度,用WinNonlin 6.4软件按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者口服利奈唑胺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600 mg后,在空腹状态下给药的血浆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5.88±4.31)和(15.34±4.56)μg·mL-1,tmax分别为(1.08±0.98)和(1.22±0.92)h, AUC0-t分别为(111.22±32.45)和(114.86±39.54)μg·mL-1·h, AUC0-∞分别为(117.72±35.09)和(120.38±42.47)μg·mL-1·h;在餐后状态下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