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的疗效。方法AMI患者96例,按发病至溶栓时间不同分为3组,应用天普洛欣溶栓治疗,监测患者症状、心电、心肌酶等指标。结果发病至就诊溶栓时间≤4小时、4-6小时、6—12小时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9.2%、56.29/5、33.3%。3个不同时间组的患者各死亡2例,病死率分别为3.8%、6.25%、16.6%。结论溶栓治疗开始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对27例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塞的病因与常见脑梗死基本相同,脑干梗死的症状复杂多样,表现眩晕、呕吐、复视、面部麻木及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等,仅少数出现交叉体征。结论:高血压病为脑干梗死的主要病因,无典型临床表现的脑干梗死居多,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CT,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型综合征的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1例I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并发IMS21例,临床误诊8例,13例治愈,8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加强对IMS的认识,严密观察,尽早确诊,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急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急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原发性40例,其中有家族史者3例,散发37例;继发于甲亢者8例。有心电图资料者48例,其中,正常10例,有典型低血钾改变者38例。经过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血清钾及心电图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HOKPP。继发性HOKPP者要加强原发病治疗,避免各种诱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心钠素与心肌肌酸激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心钠素 (ANP)和血清心肌肌酸激酶 (CK MB)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变化与心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胸痛发作后 1h以内的 5 4例AMI患者分为 3组 :未溶栓或溶栓未再通组 (Ⅰa组 ,n =1 3)、溶栓再通组 (Ⅰb组 ,n =2 5 )和合并心功能不全组 (Ⅱ组 ,n =1 6 ,未进行溶栓治疗 ) ,分别测定血浆ANP和CK MB浓度。结果 :5 4例AMI患者血浆ANP和血清CK MB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均升高 ,ANP在症状发作后 1h内急剧升高 ,1 2h以内迅速下降 ,与逐渐升高的血清CK MB呈负相关 (r =- 0 .6 2 ,P <0 .0 1 ) ;1 2h后又开始上升 ,4 8h后两者均下降 ,呈正相关 (r =0 .4 8,P <0 .0 5 )。Ⅰa组和Ⅰb组比较 ,ANP和CK 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Ⅰa组和Ⅰb组各个时点的ANP和CK MB均显著低于Ⅱ组 (P <0 .0 0 1 )。结论 :ANP的第一次升高是由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障碍导致心房内ANP分泌颗粒的释放 ,较CK MB早而迅速 ,第二次升高是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对ANP再合成和释放加速所致 ,对心功能的判断和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溶栓治疗并不能降低ANP水平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近几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新一代抗生素不断问世。一方面,它为人类征服微生物感染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由于其过敏性、毒副作用、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等造成不良后果。除了药物本身的缺点外,还存...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9年10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CPR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24例,对其基础病因、CPR时间、并发MODS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脏器功能损伤,随着CPR时间的延长,受损脏器数目增加,程度加重。本组患者最终痊愈出院2例(8.3%);转为植物状态3铡(12.5%);放弃治疗7例(28.8%);死亡12例(50.0%)。结论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的长短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尽量降低脏器受损数目及程度,重点是心脑肺的保护,即使复苏时间较长仍不要轻易放弃抢救,复苏后多个脏器受损的患者仍有望治愈。  相似文献   
9.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附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开庆 《新医学》2009,40(4):233-234
目的:总结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老年S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SAP占同期收治SAP的40%(46/115)。病因构成:胆源性疾病占43%(20/46),暴饮暴食占20%(9/46),不明原因占37%(17/46)。临床特点:呕吐21例(46%)、腹胀19例(41%)、腰背部疼痛11例(24%)、黄疸5例(11%),上腹部疼痛9例(20%)。上腹部压痛20例(43%)、全腹明显压痛和反跳痛4例(9%)、腹水征2例(4%)、肠呜音减弱27例(58%)、肠鸣音消失11例(24%)。血清淀粉酶升高19例(41%),尿淀粉酶升高21例(46%)。CT、B超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9%和80%。并发症发生率为76%(35/46),误诊率为20%(9/46)。46例中内科非手术综合治疗36例,手术治疗10例。全组死亡20例,病死率为43%。结论:老年SAP的主要病因是胆源性疾病和暴饮暴食,其症状不典型,无明显腹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且并发症多、易误诊、病死率高,CT、B超检查可辅助诊断。老年SAP以内科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但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