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使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干骨折34例.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患肢行走、负重和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适合于儿童四肢长骨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简便、微创、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骨代谢指标与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炎状态下,原本正常的骨转换平衡状态被破坏,血清、尿液中一些特异性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出骨转换的具体变化过程。 目的:测量绝经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分析两疾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248例绝经女性受试者,行骨密度、膝关节X射线片检查,最终选出180例进入试验,分为骨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两疾病发病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关节炎组腰椎骨密度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值降低;骨质疏松组腰椎及全髋部骨密度降低,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的降低与骨关节炎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的升高与骨质疏松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绝经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吸收速率减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率加快,骨代谢水平的差异导致两疾病患者骨密度呈现出负相关趋势。监测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特别是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水平对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背景:研究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炎状态下,原本正常的骨转换平衡状态被破坏,血清、尿液中一些特异性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出骨转换的具体变化过程。 目的:测量绝经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分析两疾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248例绝经女性受试者,行骨密度、膝关节X射线片检查,最终选出180例进入试验,分为骨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两疾病发病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关节炎组腰椎骨密度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值降低;骨质疏松组腰椎及全髋部骨密度降低,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的降低与骨关节炎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的升高与骨质疏松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绝经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吸收速率减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率加快,骨代谢水平的差异导致两疾病患者骨密度呈现出负相关趋势。监测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特别是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水平对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X线、MRI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经影像学、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0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56例,设为观察组,均接受X线片、MRI检查,转移瘤继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设为对照组,均行MRI检查,X线检查者15例,对两组骨折患者X线、MRI影像特点观察并比较。结果 X线片图像特点:观察组检出椎体骨折70个,椎体形态方面以凹陷形为主,占65.71%;椎体骨密度多降低,占95.71%;椎管变形占11.43%;累及终板占31.43%;对照组检出椎体22个,椎体形态方面以楔形压缩为主,占54.55%;其次是凹陷形,占31.82%;溶骨型占81.82%;椎管狭窄占18.18%;累及终板占40.91%。MRI图像特点:观察组显示椎体后缘上角或下角后翘占97.14%;T1WI序列显示局限性低信号27个,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高信号41个;对照组显示圆隆状椎体后缘占96.15%;不规则结节状椎体旁软组织肿块38个;骨折病灶T1WI显示弥漫性低信号43个;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高信号48个;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结论 X线、MRI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与转移瘤继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23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取自因有持续神经根疼痛而行手术的患者。切取的突出腰椎间盘组织用含有TNF-α、IL-1β的1640培养液和单纯培养液分别进行体外孵育72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nzym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结果加用TNF-α、IL-1β后PGE2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TNF-α、IL-1β可能通过刺激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PGE2的释放,在根性神经痛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应用地塞米松预防切口并发症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3例6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其中31例33足术后当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3 mg/kg,维持2d停药(地塞米松组);32例34足采用常规治疗(常规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术后足部肿胀程度、切口渗出情况、切口皮缘坏死及感染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地塞米松组和常规组的足部肿胀时间分别为(3.6±1.3)d和(6.8±1.8)d,切口渗出时间分别为(5.3±1.9)d和(10.6±2.1)d,切口皮缘坏死率分别为6.1%和23.5%;与常规组比较,地塞米松组的足部肿胀时间短、切口渗出时间短及切口皮缘坏死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对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TNFa、IL-1β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质1β(IL1β)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应用TNFa、IL1β的单克隆抗体,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TNFa、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取6例健康成人(尸体)正常腰椎间盘作对照。结果:在16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12例存在TNFa表达阳性细胞,8例存在IL1β表达阳性细胞,有6例为两种细胞因子均表达。表达阳性的细胞主要为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6例正常腰椎间盘组织中,均无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突出腰椎间盘细胞可产生这两种细胞因子,它们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以双空心套筒替代传统克氏针的新型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截取8具新鲜冰冻尸体正常膝关节标本16个,按均衡原则分两组,每组8例标本,建立同一标准的髌骨骨折创伤模型,同一标本左右髌骨骨折固定方式不同,分别以双空心套筒钢丝张力带和改良AO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测试不同方式固定下骨折断端间压力、反复伸曲运动时骨折间位移程度及内固定损坏时内固定承受的最大负载。结果不同方式固定的两组在屈膝90°和伸直位时骨折间压力及疲劳试验中骨折前缘和关节缘的分离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套筒组优于克氏针组,但膝关节伸直位时骨折端前后方向位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空心套筒与改良AO钢丝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相比较,前者更加符合滑动加压的钢丝张力带固定原理,因而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生物力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