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三花接骨散对糖尿病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GP水平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四肢骨折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非糖尿病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三花接骨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BGP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血清BGP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实验组血清BGP在使用三花接骨散治疗后上升显著(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3~6个月内愈合,组间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花接骨散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GP水平,促进患者骨折愈合,能够作为评定骨折愈合情况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升降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脓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升降散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借助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RCTs,共7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加用升降散)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可提高中医证候疗效[OR=7.04,95% CI(2.85,17.35),P<0.000 01],降低中医证候积分[MD=-1.50,95% CI(-1.97,-1.04),P<0.000 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MD=-2.56,95% CI(-3.64,-1.49),P<0.000 01]、白细胞计数[MD=-1.57,95% CI(-2.14,-1.00),P<0.000 01]、C反应蛋白水平[MD=-10.01,95% CI(-15.51,-4.52),P=0.000 4],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MD=-7.41,95% CI(-13.22,-1.61),P=0.01]、白细胞介素-6水平[MD=-7.71,95% CI(-13.92,-1.50) ,P=0.01],表明升降散在改善症状和降低炎症方面有显著优势;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升降散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适用于临床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笔者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对48例该病患者进行了麻醉处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治疗IPF患者的生存资料,对103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依治疗分为A组(百令胶囊)、B组(血府逐瘀胶囊)和C组(血府逐瘀胶囊+百令胶囊),每3个月随诊,评价3/5累积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和死亡风险因素。结果 3年生存率比较,B组(63.6%)、C组(65.7%)均高于A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比较,B组(48.5%)、C组(48.6%)均高于A组(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比较,B组(43个月)、C组(49个月)均优于A组(3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中药治疗(HR 0.520,95%CI0.309,0.876)可使死亡风险降低92%。结论以活血化瘀类中药为基础的治疗可提高IPF患者3/5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联合补肾类中药有协同作用,但未能进一步改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天津地区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中医汤剂用药规律。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境外输入轻型/普通型COVID-19病例,纳入中医治疗有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录入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中药处方等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归纳中药使用频次、高频中药药对和药簇、中医聚类处方。结果 纳入患者224例,中药汤剂处方224首,涉及中药148味,高频中药35味,药性温(1 730次,41.79%)、药味苦(2 433次,39.23%)、入肺经(3 094次,30.19%)、清热药(990次,23.93%)和化痰止咳平喘药(807次,19.51%)使用频次最多;茯苓+陈皮、半夏+陈皮和虎杖+陈皮是常见的药对;茯苓+陈皮+虎杖和半夏+陈皮+虎杖是常见的角药;得出6组中药药簇和6类中医聚类处方。结论 初步归纳出6类药簇和6个聚类处方,用于COVID-19各型各证的选方和加减,为中医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选方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39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例,合并内科严重疾病26例,手术内固定采用角状钢板、多枚斯氏钉、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髋关节置换等,围手术期同时给予有效的内科合并症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平均住院16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7例(18%)出现并发症,其中中枢神经系统(3例)和心血管系统(3例)并发症最高发,肺部感染1例。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内科合并症多而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多,预防措施是合并症与骨折的治疗应并重而有效,尽量选择快速麻醉及创伤小的手术方法。术前进行风险评估,充分准备,术后应给予认真对待,对其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纤维化完整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于已知认识,从中医理解为"邪伏肺络是病因,枢机不利启动血瘀、瘀血内结致新血不生是过程,肺、脾、肾气虚是结果,气血失和可加速疾病进展,引动伏邪易诱发急性加重"。脏非本虚,是"因瘀致虚、互为因果",且"瘀"含两端,即气郁、血瘀,故瘀解则虚复,治疗攻瘀忌猛,重在枢转气机、养血活血、疏通肺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抑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进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IPF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N-乙酰半胱氨酸口服,1片/次,2次/d,治疗组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5粒/次,2次/d,均治疗18个月,评价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时间、IPF急性加重(AE-IPF)发生率、肺功能(TLC、FVC、DLCO)、6MWT(距离、6MWT前/后Sp O2)、Borg评分与基线水平差值。结果:完成研究34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PFS率(77.8%)高于对照组(50.0%),治疗组PFS时间(16.70个月)高于对照组(14.1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EIPF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LC、FVC、DLCO降低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MWT距离、6MWT后Sp O2降低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MWT前Sp O2降低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org评分降低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治疗有减少IPF疾病进展和急性加重次数的趋势,可减缓肺功能和运动耐量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9.
赵启亮 《吉林中医药》2013,33(4):419-420
小气道病变(SAD)是吸气末管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的炎症、充血水肿及平滑肌痉挛,是气道阻塞的早期表现[1].仅一小部分小气道病变患者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于此,小气道功能改变在新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中被删除[2].目前西医的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不甚满意,大多患者仍长期咳嗽、痰多应予重视.但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的治疗却不能有效阻止患者长期肺功能的下降,抗感染治疗能否阻止小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亦未可知[3].笔者以痰瘀互结、久病体虚为基本病机,以益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则,收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始发弥漫性肺泡炎、继发间质增殖,以纤维化为结局的病理改变过程,涉及呼吸、免疫等多系统疾病,以特发性PF为代表。该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明显降低。目前,PF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其发生有关的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异常、氧化/抗氧化失衡、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细胞凋亡等机制研究较多。中医理论认为,PF属“肺痿”“肺痹”范畴,“血瘀”贯穿整个疾病过程[1],运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基于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抗PF效应和作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