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发病的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2021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查数据以及进行相关量表的调查。结果脑卒中的患病率为57.1%,其中男性208例,平均年龄(56.25±11.75)岁;女性144例,平均年龄(62.09±13.46)岁。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受教育程度、营养风险筛查、腰臀比、BMI、小腿围、握力、舒张压、收缩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是否存患脑卒中为因变量,性别、年龄、BMI、总蛋白、舒张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危险因素,小腿围和握力是保护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70岁的高龄女性、受教育程度低、BMI高、有炎症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体力活动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鼓励其主动参与调节可控的危险因素,加强锻炼。  相似文献   
2.
重症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出血(SUB)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早期胃肠道内营养支持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该类药物抑酸完全,持续时间长久.但过度抑酸可以影响食物的消化过程,延长食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会导致胃内低酸或无酸,可引起胃内细菌过度增殖和影响一些营养成分的代谢、吸收.早期胃肠道内营养支持,则有助于PPI类药物对SUB的防治功效.因此,PPI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配伍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作用是目前重大课题,以期减少临床PPI使用的剂量以及缩短PPI使用的疗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为针对性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天24h膳食回顾法了解150例MHD患者各类食物实际平均摄入量和每标准人日能量及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并进行简单的人体测量。结果 MHD患者每标准人日摄入热量为1 164.39Kcal,占供给量标准DRIs的48.5%;蛋白质摄入量为46.56g,占DRIs的62.1%;无膳食维生素B12摄入;膳食营养素锰摄入过高。脂肪供能明显低于推荐合理比例,碳水化合物能量明显高于推荐合理比例。结论 MHD患者热能摄取过低,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高,脂肪供能比相对偏小,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中相当常见,已成为影响病人长期存活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营养不良,是改善MHD病人远期状况极重要的一个方面。近20年来,有主观全面评定(SGA)[1]、微量营养评估(MNA)[2]等营养评定方法,但无一种工具能在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全血中7种元素的检测,了解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体内7种元素的水平,为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合理补充各种元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血中7种元素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182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比较.结果:在检测的7项指标中,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镁、锌却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各种元素的分布差异性较大,不主张盲目进补,应在患者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元素检测结果合理的补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联合涂片镜检法检测假丝酵母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白带标本同时进行真菌培养、胶体金法和涂片镜检法检测,以真菌培养作为诊断金标准对胶体金法和涂片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280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胶体金法和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93%和56.07%,胶体金法显著高于涂片法(P0.00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到79.96%。结论胶体金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涂片镜检法,两法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检出率,能为临床提供便捷、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维吾尔族,45岁,工人。患者2013年6月16日以“乏力、纳差、呼吸困难20d,加重伴腹痛、腹泻2d”为主诉人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