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目的评价联合补液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静脉补液治疗,观察组行静脉补液联合胃肠补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生化指标、意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生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状态好转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联合补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各临床指标与生化指标,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仿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48+1950-1948,1950
目的 探讨由于甲状腺手术而导致的甲状旁腺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行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甲状旁腺损伤的11例患者 病症较轻患者给予口服钙尔奇D片,病症较重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溶液,结果 全部11例甲状旁腺损伤患者均没有造成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的异常,并且在接受治疗后其症状能基本消失并且随访未发现有复发征象 结论 在进行甲状腺手术中一定要小心操作,避免导致甲状旁腺损伤.但发现甲状旁腺损伤后应该及时合理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并且积极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颅中窝进路植入点的精确定位及其可行性。方法:成人整颅标本行植入点定位,并对相关测量项进行测定,然后确定植入点的精确定位;通过1例成人女性尸头标本行模拟手术,验证其可行性。结果:沿岩浅大神经延长线,在距面神经裂孔3.10 mm±0.88 mm处确定"O"点("O"点位于膝状神经节窝),再以"O"点为原点,确定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为97.85°±5.38°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然后依据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做距其1.58mm±0.41mm的平行线,后再做距岩浅大神经5.47 mm±0.95 mm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点即为植入点("Z"点)。植入点与面神经沟的距离仅为0.67mm±0.15mm,最小值甚至为0.00 mm,而面神经沟的下部即蜗神经管,并且蜗神经管比面神经沟更为凸前,在植入点开窗极易损伤蜗神经起始段。通过模拟手术验证,用以上植入点确定方法,行开窗,不能保证进入耳蜗底转上部,更不能保证准确进入前庭阶,并有损伤蜗神经的可能。结论:颅中窝进路人工耳蜗植入点选择,不能在不磨除颞骨岩面骨质的情况下行精确定位。手术时应以面神经裂孔为定位点,先确定岩浅大神经与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然后磨除距两者1.00 mm平行线夹角内区域的骨质,尽量轮廓出耳蜗底转上部,颜色呈蓝线时,靠蓝线后部行植入点定位开窗,这样既可以将电极准确植入耳蜗底转,又可以因不暴露岩浅大神经管内段和面神经迷路段,避免其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心力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83)和死亡组(n=38)。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脏器衰竭数量多、血红蛋白低、血钠水平低是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脏器监测、早期脏器功能支持、纠正贫血及低钠状态,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是全面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基层医院只有通过培养健康教育人员,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样化、具体化的宣教,才能扩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人群,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效果。方法将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3例随机分为A组8例、B组7例、C组8例。A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B组采用硝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给药方案;C组采用硝苯地平+吲哒帕胺联合方案。观察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在降压治疗后,其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B组舒张压下降幅度最大,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收缩压下降幅度最大,明显大于另外2组(P<0.01)。A组患者血压达标比率明显低于另外2组(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利尿剂能取得较为满意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