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丘革新  赖连枪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48-2049
目的:探讨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低血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血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损伤后低血钠综合征主要分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盐耗综合征(CSWS)两种类型。SIADH行限水治疗;CSWS给予补充盐水治疗,全部患者低钠血症均得到纠正。结论:颅脑损伤并发低血钠综合征有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且治疗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2.
赖连枪  温预关 《医药导报》2002,21(11):714-715
目的:比较洛美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用洛美沙星注射液0.2~0.4 g,iv,qd,疗程7~10 d;对照组72例,用环丙沙星注射液0.2~0.4 g,iv,bid,疗程7~10 d.结果:总有效率、致病菌清除率治疗组分别为88.9%,86.1%,对照组分别为84.7%,80.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6.9%.结论:洛美沙星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洛美沙星比环丙沙星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3.
轻度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轻度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术后使用医用降温毯控制至轻度低温(35℃~36℃)进行脑保护,应用冬眠Ⅰ号等药物配合治疗,不使用呼吸机和肌松刑。结果治疗组23例存活,2例死亡;存活病人中恢复良好1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对照组21例存活,4例死亡;存活病人中恢复良好8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采用轻度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工鼻对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扩散的拦截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使用人工鼻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和同一人工鼻不同拦截面的菌株数比较,研究人工鼻对医院感染细菌扩散的拦截作用。结果使用人工鼻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同一人工鼻不同拦截面的菌株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对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扩散的拦截作用明显,具有预防医院感染扩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氟西汀与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42例强迫症病人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用Y-BOCS及TESS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末各评定1次;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其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氟西汀、舍曲林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85.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86%和52.38%,两组间没有显性差异;两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10.68元、255.01元。结论:舍曲林组治疗强迫症的经济效果优于氟西汀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鼻对ICU负压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以及人工鼻对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播散的拦截效果.方法:使用人工鼻前后,计数ICU负压病房空气中菌落株数并比较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而研究人工鼻对ICU医院感染细菌扩散的拦截作用.结果:使用人工鼻前后计数ICU负压病房空气中菌落株数及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对ICU负压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作用以及对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播散的拦截效果显著,对于预防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与重型脑损伤病人外周血NSE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以及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亚低温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前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其它治疗措施与亚低温组相同,于术前、术后次日、术后3d、术后7d均抽取外周血测NSE含量。结果亚低温组第3d和第7d的NSE分别为(33·33±9·44)和(20·11±5·09)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0·47±6·00)和(33·63±6·23)ng/ml(P<0·05和P<0·01)。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能抑制NSE的释放,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继发性损害有保护性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32岁。被汽车撞伤头部神志不清 2h入院。查体 :T 36 .7℃ ,GCS 4分 ,右枕部头皮擦伤 ,肿胀 ,双瞳孔不等大 ,左 4mm ,右 5mm ,对光反射均消失 ,右外耳道溢血 ,颈无抵抗 ,心肺腹无异常 ,刺痛时四肢过伸 ,双侧巴氏征阳性。结合CT报告诊断 :右颞顶枕硬膜外、下血肿 ,左额叶挫裂伤 ,颅底骨折并脑脊液右耳漏。入院即予脱水 ,激素等治疗 ,急诊右颞顶枕开颅硬膜外、下血肿清除弃骨瓣减压术。术后常规治疗10 1d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神志呈睁眼昏迷状态 ,心肺腹无异常 ,血常规、尿常规及脑脊液均正常。复查CT诊断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非酮性高渗压高血糖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非酮性高渗压高血糖综合征患给予胃内灌注温开水、静滴低渗盐水和低浓度摄水、皮下和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适量静滴甘露醇和激素。结果:20例中仅3例死亡。结论:认为本组所采用的方法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非酮性高渗压高血糖综合征患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出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本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对比544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或非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治疗后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机制和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组中CT示38例发生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其中行单侧大骨瓣减压14例,双侧大骨瓣减压24例;对照组中CT示8例发生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其中行单侧弃骨瓣减压手术2例,双侧弃骨瓣减压手术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8,P=0.002),但两组中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53,P=0.818).结论 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属于硬膜下积液的一种类型,与大骨瓣开颅术后脑组织移位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大骨瓣开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利用影像学手段能方便的对其作出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量减少骨窗的大小和术后脑组织移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