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赖贵龙 《抗感染药学》2019,16(5):790-793
目的:评价甘露消毒丹不同给药时段对恙虫病患者祛虫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恙虫病患者93例资料,分析其采用甘露消毒丹口服治疗后不同治疗时间段(第1、2、3、4天)患者不同部位(双手、双足、口腔和臀部)皮疹消退率、症状体征(腹胀、腹痛、呕吐和恶心)改善的评分值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即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第3天患者口腔、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高于双手(P<0.05),治疗第4天患者双足、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低于双手(P<0.05),而治疗第2、3、4天患者双手、双足、口腔和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高于第1天(P<0.05);治疗第2、3、4天患者临床症状(腹胀、呕吐)评分值均明显低于腹痛评分值(P<0.05),治疗第2、3、4天临床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和恶心)评分值均明显低于第1天(P<0.05);治疗第2、3、4天患者IL-6、TNF-α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低于第1天(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第1天(P<0.05)。结论:采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恙虫病患者的祛虫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院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2018年分离的P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分离到2 279株PA,其总体分离株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分离自呼吸道和伤口分泌物;PA连续5年对监测的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保持在20%以下,其中耐药率最低的是多黏菌素,其次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逐年增多,呼吸道标本来源的PA耐药率高于其他标本。结论 5年中PA分离菌株数呈增长趋势,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但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希望临床能密切关注药敏试验监测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尤其要加强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自拟生姜止呕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周期性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周期性呕吐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2组患儿均按常规西医治疗,急性期给予静脉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拟生姜止呕汤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呕吐程度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家属治疗满意度方面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呕吐次数、呕吐持续时间及呕吐间歇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半年及1年内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生姜止呕汤治疗小儿周期性呕吐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桑翘解热汤联合磷酸奥斯他韦对甲型H1N1流感(风热犯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予桑翘解热汤联合磷酸奥斯他韦75mg,每天2次,对照组58例予磷酸奥斯他韦75mg,每天2次,在治疗第3、5d时对比两组患者的退热率和咽拭子流感病毒转阴率,治疗第5d后对比IFN-γ/IL-4比值,并对比两组患者肺炎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3d退热率(P=0.0440.05)和5d退热率均优于对照组(P=0.0380.05),治疗5d后观察组以95.0%的流感病毒转阴率优于对照组的82.7%(P0.05),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Fisher值=0.268),观察组IFN-γ/IL-4比值的改善经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060.01)。结论:桑翘解热汤联合磷酸奥斯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风热犯卫型)退热快,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转阴率高,缩短患者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和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38)与对照组(n=35)。两组患者均给予病因、补充血容量、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监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纯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连续治疗7d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LT、FIB、PT、APT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FIB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且联合组PLT、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PT、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有利于抑制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平衡凝血功能紊乱,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到的82株黏液型PA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82株黏液型PA中,有63株来自50~80岁人群,占76.8%,9株来自<50岁人群,占11.0%,10株来自>80岁人群,占12.2%;82株黏液型PA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75株,91.5%),其中分离自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1株(4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株(24.0%);12种抗菌药物中,黏液型PA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4%,对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35.4%,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黏液型PA有21株,占25.6%。结论黏液型PA体外耐药率总体不高,其易感人群主要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中老年人群;临床在诊疗时应重视黏液型PA生物被膜的形成诱因,注意加以预防;明确黏液型PA感染时建议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鱼腥草等可抑制生物被膜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竹叶青蛇伤致DIC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5例竹叶青蛇伤患者分为常规组、UTI60WU组、UTI40WU组。常规组就诊后即予清创局封、静滴抗蝮蛇毒血清、根据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症支持治疗。UTI60WU组和UTI40WU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UTI20WU+0.9%氯化钠20ml静脉注射,Q 8h及Q 12h,疗程均为1d。分别观察在治疗后0、1、3、5、7d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DIC评分,以及出血、肝肾功能变化等。结果:3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中Fib的下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T随病程发展而延长,二者与DIC评分的变化高度吻合,均在3d时表现为最差值;D-D在入院时即升高,并在伤后1d达峰值,7d时所有指标均未恢复正常。60WU组的DIC评分及D-D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病程极期不再有差异,40WU组无此改变。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具有减轻DIC程度的作用,但不能阻断或缩短DIC的发生,总体来说,静脉用乌司他丁对竹叶青蛇伤DIC疗效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宣肺止嗽散联合耳穴压豆对感冒后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8月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以宣肺止嗽散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联合耳穴压豆,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西药复方甲氧那敏治疗,经1个疗程(7天)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经1个疗程(7天)的治疗后,两组咳嗽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咳嗽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分别为66.7%和8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均能有效治疗感冒后咳嗽,宣肺止咳方联合耳穴压豆效果更佳,且可有效地改善西药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