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一和多重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脱敏的疗效异同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舌下脱敏治疗1年以上单一和多重变应性鼻炎患者终止治疗1年后的疗效,并对粉尘螨变应原组分与其他点刺变应原作同源进化树分析。结果纳入患者50例,舌下免疫治疗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50例患者中30例(60%)为多重变态反应患者,阳性率最高的前3种变应原依次为蟑螂(83%)、冬季花粉(70%)和蚕丝(63%)。用有序多分类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分析舌下脱敏治疗1年以上单一尘螨过敏患者与多重变态反应患者的疗效,两组总体分布相同。结论使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多重与单一尘螨变态反应患者治疗效果相当。粉尘螨滴剂亦可用于多重变态反应患者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方法利用ELISA技术检测在37℃处理后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结果尘螨变应原溶液在37℃处理6d后,利用人抗血清可以检测到其活性下降,而使用兔抗血清时尘螨抗原生物活性的变化在37℃处理45d后仍未检测到。结论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应利用IgE抗体来检测,表明尘螨变应原的生物活性在37℃处理45d的过程中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尘螨变应原溶液中抗原含量与ELISA结果的关系,探索利用ELISA技术分析变应原生物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ELISA技术对变应原的生物活性进行动态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分析抗原浓度与变应原活性的关系.结果当抗原含量在一定范围时,抗原含量与ELISA结果成正相关,利用双对数曲线分析抗原浓度与ELISA结果的关系,既能反映变应原的相对含量和活性,又能预测不同变应原溶液中变应原组成成分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以用来比较尘螨变应原溶液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变应原筛选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患者气源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7种吸入性变应原对广东地区138例患有变应性结膜炎的患者进行皮内试验.结果 138例符合条件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的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以螨(122/138,88.41%)最高,其次为屋尘(88/138,63.71%)、刺苋菜(87/138,63.04%)、蟑螂(79/138,57.24%)、秋季花粉(75/138,54.35%)、垫料(75/138,54.35%)、蚕蛹(74/138,53.62%)、蜜蜂(65/138,47.10%)等.结论 螨、屋尘是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的最常见变应原,临床上应重视环境对其预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氯雷他组和盐酸两替利嗪组,两组给药方法相同,连续服药21天,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地氯雷他定组46例,盐酸西替利嗪组44例,地氯雷他定组总有效率为70.5%;盐酸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为69.6%。两绀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地氯雷他定主要副作用为困倦和口干,盐酸西替利嗪主要副作用亦为困倦和口干。结论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好,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相似,导致困倦的副作用较盐酸西替利嗪低。  相似文献   
7.
由于鼻窦解剖部位隐蔽,鼻窦良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较少,除一般炎症症状外少特异性,但它们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术方式却截然不同。CT检查具有密度分辨力高、解剖关系明确等特点,能早期对鼻窦肿瘤作定位诊断。本文报告的42例鼻窦肿瘤病者,定位正确者为38例,占90.48%。在肿瘤定性方面,CT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力也较高。但是由于各种肿瘤CT表现无明显特点,故定性诊断仍较困难。且对于体积小肿瘤及微小的骨质破坏,CT也有局限性。因此CT检查要结合临床特点,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提高CT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主要过敏原的物种分布及逐步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分析数据库中过敏原的总体状况,在剖析重组过敏原研究领域的共性问题后,对主要过敏原进行聚类分析,为重组过敏原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方法 以国际免疫学联合会过敏原命名分会公布的正式过敏原名录表为原始数据,对过敏原的物种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Kolmogorov-Smironov检验对过敏原类型分布与相应的物种分布的一致性进行检验;针对氨基酸序列数据,采用ClustalW 1.83及MEGA2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辅之以手动缩减,对来自公共数据库中的主要过敏原进行逐步聚类分析,以获得代表性过敏原。结果 过敏原物种分布分析显示,510个过敏原归属于9大类共179个物种,不同类型过敏原所涉及的物种数及过敏原例数产生的两类分布相同;用关键词在蛋白质数据库中搜索得到的60条主要过敏原序列,聚类成有着明显差异的7个簇后,逐步聚类缩减到21个氨基酸序列无任何相关的代表性过敏原。结论 过敏原的研究是依所涉及的物种不同而逐步平行地展开,没有明显的物种或过敏原的侧重点;依据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以将不同物种来源的主要过敏原缩减到少数代表性过敏原上,从而减少重组过敏原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水平,了解过敏原与常见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为不同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重点以及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患者分成三组,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用ImmunoCAP过敏原检测试剂检测150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E(sIgE)水平,统计每种过敏原的阳性检出例数,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三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过敏原阳性率在三组过敏性疾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过敏原有17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有133种(P>0.05).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道合并皮肤混合型过敏性疾病两者都比单纯皮肤过敏性疾病对h1、h2、d202、d203过敏原敏感(P<0.05);呼吸道合并皮肤混合型过敏性疾病比单纯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和单纯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对m2、f79、c1、c2过敏原敏感(P<0.05),比单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对f427、f17、fx15、f84、f95、f35、f85、k75过敏原敏感(P<0.05),比单纯皮肤过敏性疾病对e5过敏原敏感(P<0.05).结论 临床上除了应对主要常见过敏原进行检测和筛查外,还应根据患者过敏性疾病类型及过敏原接触史等情况,将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7种过敏原纳入检测筛查范畴.建议在诊治呼吸道合并皮肤混合型过敏性疾病时要特别注意筛查m2、c1、c2、f79过敏原.  相似文献   
10.
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及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行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TAP)分型,探讨这些基因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为69例无亲缘关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9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TAP分型.结果TAPl-333、637位等位基因基因型在广东汉族变应性鼻炎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均以Ⅰ和D为主,TAP2-379、565、665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别为V-A-T.TAP1和TAP2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与TAP基因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