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钠血症是大面积烧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有时与血钠值高低并不一致,且病情不如休克、败血症危重,易被临床医生忽视。严重顽固性高钠血症死亡率报道不一,约在60%—80%。其机理不清,治疗棘手。笔于1993年—2003年共治疗大面积烧伤合并严重高钠血症18例。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荷小鼠淋巴瘤EL4的野生型C57BL/6小鼠及其裸鼠模型,探讨美法仑(melphalan)抑瘤作用的免疫机制。方法:给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荷EL4肿瘤的小鼠模型。于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接种瘤细胞后12d,经腹腔给荷瘤小鼠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的美法仑,找出美法仑可发挥最大的抑瘤作用,并能致使肿瘤消退、不再复发的最小使用剂量。然后再给野生型C57BL/6小鼠及其裸鼠(遗传背景相同)皮下同时接种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两种荷瘤小鼠模型。同样于接种瘤细胞后12d,经腹腔给两种荷瘤小鼠模型均注射可使野生型C57BL/6小鼠肿瘤消退、不再复发的最低剂量的美法仑,以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对照,观察在T淋巴细胞缺陷的裸鼠体内美法仑的抑瘤作用。结果:注射7.5mg/kg美法仑治疗后,免疫功能正常的野生型C57BL/6荷瘤小鼠的肿瘤消退;而荷瘤C57BL/6裸鼠的肿瘤仍继续生长。结论:单一剂量的美法仑对荷淋巴瘤EL4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T淋巴细胞的参与,可能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复康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60 d后给予肝复康治疗3个月,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为对照药.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偏振光显微镜显示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并结合图像分析计算Ⅰ、Ⅲ型胶原面积及面积比.结果肝复康治疗后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Ⅰ型胶原面积明显降低(P《0.01),Ⅲ型胶原面积明显降低(P《0.01),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复康可明显降低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降低Ⅰ、Ⅲ型胶原含量比,使细胞外基质的成分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复康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肝组织 、 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于造模 6 0 d后给予肝复康治疗 3个月 ,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为对照药。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偏振光显微镜显示肝组织 、 型胶原 ,并结合图像分析计算 、 型胶原面积及面积比。结果 :肝复康治疗后肝组织 、 型胶原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 , 型胶原面积明显降低(P<0 .0 1) , 型胶原面积明显降低 (P<0 .0 1) , 、 型胶原含量的比值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肝复康可明显降低肝组织 、 型胶原表达 ,降低 、 型胶原含量比 ,使细胞外基质的成分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食管鳞癌及正常组织IGFBP-4、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IGFBP-4 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但在肿瘤侵及外膜以上及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降低(P〈0.01),在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IGFBP-4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9%,低于正常组织(91.3%)(P〈0.05)。MMP-7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为100.0%,正常组织未见表达(P〈0.01),肿瘤侵及外膜以上及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上调更明显(P〈0.05)。IGFBP-4与MMP-7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IGFBP-4表达下调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并与MMP-7高表达负相关,IGFBP-4 mRNA检测对判断食管癌进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既往的动物实验已多次证实了肝复康对肝纤维化组织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目的:观察中药肝复康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2006—07在大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材料:清洁级SD大鼠25只,体质量300~350g,用于制备含药血清;鼠肝星状细胞T6细胞株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徐列明教授惠赠;中药肝复康由柴胡、当归(补血合血)、黄芪(益气)、赤芍、白芍(活血化瘀)、丹参(活血化瘀)等组成。方法:按肝复康高、中、低剂量(8.32,4.16,2.08mL/只)灌胃制备药物血清。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加含体积分数0.1正常对照血清的DMEM;模型对照组:加含体积分数0.1正常对照血清+60u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DMEM;肝复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含体积分数0.1低、中、高剂量药物血清+60u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DMEM;各组均培养24h。主要观察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浓度肝复康药物血清干预后Ⅰ、Ⅲ型胶原、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mRNA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肝星状细胞T6细胞各指标表达呈相对低水平,而模型对照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肝复康各剂量组则均具有能明显抑制这种升高的作用(P〈0.01),其中以中剂量组干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Ⅰ、Ⅲ型胶原、a-平滑肌肌动蛋白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mRNA的转录,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印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印迹(genomicimprinting)与肺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标本,根据IGF2基因第9外显子具有ApaI位点多肽性,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诊断的32例肺癌患者及其对应的癌周正常肺组织进行了IGF2基因印迹的研究。结果12例患者为杂合子信息个体(37·5%),其中10例为IGF2双等位基因表达,即发生了基因印迹缺失(LOI,83·3%),而且这10例病人中有4例的癌周正常肺组织表现为IGF2弱的双等位基因表达。结论IGF2基因的印迹缺失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老年人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及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48例大肠癌、32例大肠腺瘤、20例健康者血清IGF-Ⅱ、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结果老年大肠癌、大肠腺瘤组血清IGF-Ⅱ水平分别为(1.05±0.45)μg/L和(0.79±0.24)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50±0.15)μg/L(P<0.01),大肠癌较大肠腺瘤增高更显著(P<0.05)。大肠癌患者中,Dukes分期A、B、C 3期IGF-Ⅱ水平分别为(0.87±0.26)μg/L、(0.95±0.35)μg/L和(1.21±0.45)μg/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D期为(0.51±0.25)μg/L,增高不明显(P>0.05),并较前3期显著下降(P< 0.01);大肠癌不同肿块大小、解剖部位及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IGF-Ⅱ、CEA、CA19-9较单项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IGF-Ⅱ与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与CEA、CA19-9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大肠癌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复方中药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1)及层粘连蛋白 (LN)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机制。采用 10 %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于造模 6 0天后给予肝复康治疗 6 0天 ,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为对照药。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 - β1及LN表达。经肝复康治疗后 ,组织学显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 ,肝组织羟脯氨酸明显降低 ,肝组织TGF - β1阳性染色细胞数及LN阳性染色面积明显减少 (P <0 0 1)。肝复康对肝纤维化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为减少细胞因子TGF - β1的表达 ,减少LN的表达 ,减轻肝窦毛细血管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肝复康中剂量浓度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T6(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细胞株中核因子-κB(NF-κB)、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Ⅰ)及Ⅲ型胶原(TypeⅢCollagen,ColⅢ)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制备肝复康中剂量浓度含药血清,并用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分析NF-κB、ColⅠ和ColⅢ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经乙醛刺激后的HSC-T6细胞株NF-κB、ColⅠ和ColⅢ表达均上调,肝复康中剂量浓度含药血清处理后可明显下调上述基因的表达。结论:中药肝复康抗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及ColⅠ、Col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