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白介素-6(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评价IL-6在老年MS线血栓性疾患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8例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血管造影等检查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和B 组(血栓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B 组(血栓组)血清中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对照组),IL-6与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在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中,IL-6与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等血栓检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表达水平对辅助诊断血栓性疾患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aVR导联对前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定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研究aVR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的梗死相关动脉(IRA)阻塞部位的定位。方法对比8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其中左前降支近段(PS)闭塞43例、左前降支远段(DS)闭塞46例,胸痛发作12h内的心电图。结果两组胸导联的ST段抬高无明显差异,PS组aVR导联ST段抬高较明显(0.94±0.48mmvs0.30±0.56mm.p=0.021):PS组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较显著(分别为-1.21±0.72mm vs S-0.64±0.53mm。p=0.010;-1.63±0.92mmvs-0.98+0.39mm./9=0.016;-1.40±0.66mm vs -0.85±0.32mm,/9=0.000)。在胸导联ST段抬高的同时.aVR导联ST段抬高预测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的敏感性(Se)、特异性(Sp)、符合率(CR)、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0.47%、93.48%、77.53%、89.66%、71.67%。结论在胸导联ST段抬高的同时合并aVR导联ST段抬高和/或下壁导联的ST段压低,可预测左前降支近段闭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之间相关性以及与其他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健康老年人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ISH组(I组)31例,全期型高血压(SDH)组(II组)29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III组)28例及老年健康对照组32例,分别检测脉压(PP)、血HCY及IMT.结果 Ⅰ、Ⅱ、Ⅲ组PP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Ⅰ组较Ⅱ、Ⅲ组高,三组不同类型高血压IMT较对照组增高,脉压与血HCY及IMT呈正相关.结论 Ⅰ组患者PP升高与血HCY升高和IMT增厚相关,PP及血HCY升高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对血清瘦素(Lepti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111例为研究组,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的测定并测定腰臀比(WHR)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对研究组进行相关性分析。再把研究组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老年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WHR、Leptin、IMT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老年高血压组leptin与BMI具有相关性(r=0.85,P<0.01),IMT与年龄、WHR、Leptin呈正相关(P<0.01)。≥70岁组IMT及Leptin明显高于<70岁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组leptin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组中leptin与IMT明显相关。增龄是IMT及leptin增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自服盐酸莫西沙星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J14482,规格:0.4 g)及苏黄止咳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3122011,规格:0.45 g)后,全身感觉不适两小时,伴一过性晕厥,于2014年4月22日入院。来院途中出现头昏、黑曚,全身潮红,肢体及口唇麻木,随即面色苍白,大汗伴晕厥,呼之不应,持续数分钟,测血压50/30 mmHg。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补液扩容,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多巴胺升血压等处理,30分钟左右醒来。患者心电监护示心率85次/分,血氧饱和度100%,血压92/50 mmHg偏低,神志清晰,精神萎靡。全身皮肤潮红,无斑块状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咽部稍红,扁桃体未肿大。颈软,气管居中,两肺呼吸音粗,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为进一步治疗转入ICU,开放静脉通道,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补液扩容,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多巴胺维持循环稳定。经积极治疗后休克得以纠正,继续对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较前平稳。4月24患者病情好转,予以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的测定并测定腰臀比(WHR)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把研究对象按IMT分为两组:IMT<1.0 mm(n=54)组和IMT≥1.0 mm(n=57)组,比较两组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MT≥1.0 mm组年龄、体质量、BMI、SBP、WHR、Leptin、TC、TG、HDL-C、LDL-C均显著高于IMT<1.0 mm组,leptin与IMT具有相关性(r=0.85,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leptin与IMT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白介素-6(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评价IL-6在老年MS线血栓性疾患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8例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血管造影等检查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血栓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B组(血栓组)血清中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对照组),IL-6与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在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中,IL-6与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等血栓检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表达水平对辅助诊断血栓性疾患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aVR导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aVR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变血管的判断价值。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5例,其中单支病变83例、双支病变32例、3支病变27例、左主干病变13例,均于胸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结果胸痛时Ⅰ、Ⅱ、aVL、V3~V6导联ST段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在3支和左主干病变组较显著。aVR导联ST段抬高诊断3支和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Se)、特异性(Sp)、符合率(CR)、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在两组分别为85.19%、84.62%、76.52%、76.52%、78.17%和77.34%、46.00%、28.95%、95.65%、97.78%。结论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和相对应导联ST段下降对判断3支或左主干病变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年患者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 ,其并发症也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探讨糖尿病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对 5年来本院 46例确诊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老年住院患者 ,均经血糖检测、糖耐量试验及颅脑CT检查确诊 ,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67 4± 6 8岁 ,其糖尿病病程为 8~ 2 3年 ,平均 1 4 5± 2 3年 ,入院后测定空腹血糖平均 1 2 1± 2 8mmol/L ,血甘油三酯平均为 2 83± 0 2 1mmol/L ,血总胆固醇为 6 1 5± 0 69mmol/L ,血清脂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