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40例下肢痛性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温组与高温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单侧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低温组射频温度为65℃,高温组为80℃。记录两组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踝臂指数(AB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低温组与高温组的AB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低温组与高温组治疗后第2天及1、3、6个月的NR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3、6个月的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低温组与高温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和高温组各出现1例生殖股神经损伤,其中低温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为术后1个月,高温组为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出血、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腰交感神经节持续射频热凝治疗痛性DPN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持续射频热凝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侧入路法行颈脊神经后支三氧联合注射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102例。纳入患者被随机分两组,A组(n=51)应用超声平面外引导技术,以C3、C4、C5脊神经后支为穿刺靶点,行医用三氧(20μg/ml)各点5 ml分离C3、C4、C5脊神经后支,并注射消炎镇痛液(倍他米松1 mg+利多卡因40 mg,以盐水稀释至12 ml,各点2 ml)。B组(n=51)单纯采用C3、C4、C5脊神经后支注射消炎镇痛液(药物同A组)。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完成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评分(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头颈部活动度评分(ROM)、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评估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NRS、PSQI、RO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的NRS、PSQI、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NRS、PSQI、RO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满意率为75%,B组满意率为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时及术后3d均未出现局部血肿、感染、区域麻木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侧入路法颈脊神经后支三氧注射松解治疗可长期改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症状,穿刺路径安全,治疗效果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结构MRI扫描图像的不对称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5T MRI仪对47名志愿者进行脑组织冠状面断层扫描,对各脑回的面积进行测量,比较左右侧各结构面积差异,并比较不同优势半球脑回结构的面积差异。结果冠状面MRI扫描图像上,左右侧大脑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面积无明显差异,右侧颞上回面积大于左侧颞上回面积(P〈0.05),不同优势半球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面积无明显差异,优势半球颞上回面积大于非优势半球颞上回面积(P〈0.05)。结论大脑脑回在冠状面上结构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可能与其功能或某些脑部疾病的解剖学基础有关,揭示大脑空间结构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