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根据智能控制仪器的特点、被控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系统控制品质的要求 ,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神经网络控制器 .经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 ,该控制器具有较强的克服动态干扰和消除静态余差的能力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仪器智能化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一种丝状真菌活细胞生物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基于测定脱氢酶活(DHA)的生化方法,用以测定真菌活细胞生物量和评价菌丝活力。四唑盐(TTC)在活细胞体内经脱氢酶还原生成红色甲臌(TF)。以氢化可的松生产菌株Abasidia coerulea为模式菌,通过优化染色时间(60min)、温度(45℃)、pH值8.0,提高了该方法的灵敏度。活细胞湿重与吸光度线形相关(r2=0.98),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另外,使用优化后的方法,所测脱氢酶比活力可以用来准确评价菌丝体活力。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对大鼠皮肤创伤的促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细菌纤维素作为创伤敷料的可能性,提高其应用价值。 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用自制创伤仪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制造2.0cm&;#215;2.0cm大小的皮肤伤口,深及真皮层,造成皮肤缺损,两个创面之间间隔1cm。以细菌纤维素膜治疗(治疗组),油纱布为对照(对照组)。②观察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③于手术后4,7,14,21,2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各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大鼠过量麻药处死进行光镜组织学观察。④伤口愈合率(%)=[(原有创面总面积-观察时创面面积)/原有创面总面积]&;#215;100。 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透射电镜下可清楚地看到M12菌细胞的形状为椭圆至杆状,挺直或稍弯曲,无鞭毛,不运动。M12静态培养,在液面产生纤维素液膜,经预处理后呈乳白色半透明胶状液膜,外表均匀光滑,质地柔韧。②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该膜表面孔径为20~50μm。③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宏观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觅食饮水等活动正常,两组均未出现创面感染。(少两组大鼠伤后不同时间伤口愈合率:治疗组7,14,21,28d伤口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6.17&;#177;2.14)%比(11.83&;#177;1.94)%,P〈0.05;(70.54&;#177;6.35)%比(55.28&;#177;6.63)%,(92.60&;#177;5.62)%比(78.73&;#177;6.24)%.(100.00&;#177;0.00)%比(93.67&;#177;6.33)%,P〈0.01]。⑤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肉芽组织层形成较厚,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束增多,真皮层内小血管增生明显。对照组肉芽组织层较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活跃,胶原纤维含量较治疗组少,小血管数量少。 结论:①细菌纤维素膜对皮肤创伤性损伤具有促进愈合和抗感染的作用。②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提供了合适的三维支架,可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长人。③有可能成为一种临时皮肤代用品和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敷料。  相似文献   
4.
高原缺氧引起人体能量代谢受阻,影响高原官兵的军事作业能力,进而影响高原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本研究旨在采用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泡腾技术,全新研发抗缺氧食品、高能耐力饮料和多维电解质泡腾饮片三种新型军用功能食品,以提高官兵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的有氧代谢能力。多项动物和人体实验研究表明,在高原缺氧环境下,食用上述三种功能食品可以显著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泰乐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几种典型的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过渡液中泰乐星吸附,筛选出H-3型树脂为吸附剂。静态实验表明,H-3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泰乐星吸附量达155。.9mg/g干树脂,最佳吸附PH在7.5~8.0,吸附剂投入放量7%~8%(w/V),吸附时间6为最适宜吸附条件。其吸附等温线服从Freundlich吸曙式。以甲醇-柠檬酸缓冲液体系做洗脱剂,解吸率达84.6%。选出以D290大孔碱性树脂为脱色剂。动态实验确定吸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汉逊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样颗粒(VLP)的表达。方法将经过汉逊酵母密码子优化的人EV71的 P1和3CD基因片段克隆到汉逊酵母表达载体PMV上,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MV-P1-3CD,转化汉逊酵母宿主菌AU0501,PCR方法及稳定传代培养筛选整合P1和3 CD基因的重组菌株。重组菌种接种在含有1%甲醇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挑选优胜表达菌株进行30 L发酵罐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经过粗略纯化后进行电镜分析。结果筛选获得EV71重组表达菌株;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为26×103、33×103、35×103处有明显的VP3、VP1、VP0蛋白条带,Mr 大小与预期的目的蛋白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与EV71-VP1单克隆抗体在M r 为33×103处有较为明显的VP1反应条带,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表达菌株发酵表达量可达200 mg/L,电镜分析可见24~30 nm的VLP,且颗粒结构完好。结论应用汉逊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EV71 VLP,为今后研制EV71 VLP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压对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醋酸酯(RSA)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可显著提高RSA在水中的溶解性;RSA在压力为1.0MPa时在水中溶解性达到最高;同时处理时间及温度均会影响RSA在水中溶解性,但不同气源间对RSA在水中溶解性无显著差异;经显微镜观察发现高压会破坏RSA的晶体结构,使其以细小结晶和碎片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利用.MATLAB统计工具计算得到压力和温度对RsA溶解性影响的多元回归方程;lnC=-1.1459 0.1267lnP-37.323/T,经F检验可知该方程可以用于对RSA在水中溶解性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细菌纤维素作为创伤敷料的可能性,提高其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用自制创伤仪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制造2.0cm×2.0cm大小的皮肤伤口,深及真皮层,造成皮肤缺损,两个创面之间间隔1cm。以细菌纤维素膜治疗(治疗组),油纱布为对照(对照组)。②观察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③于手术后4,7,14,21,2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各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大鼠过量麻药处死进行光镜组织学观察。④伤口愈合率(%)=犤(原有创面总面积-观察时创面面积)/原有创面总面积犦×100。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透射电镜下可清楚地看到M12菌细胞的形状为椭圆至杆状,挺直或稍弯曲,无鞭毛,不运动。M12静态培养,在液面产生纤维素液膜,经预处理后呈乳白色半透明胶状液膜,外表均匀光滑,质地柔韧。②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该膜表面孔径为20~50μm。③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宏观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觅食饮水等活动正常,两组均未出现创面感染。④两组大鼠伤后不同时间伤口愈合率:治疗组7,14,21,28d伤口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犤(16.17±2.14)%比(11.83±1.94)%,P<0.05;(70.54±6.35)%比(55.28±6.63)%,(92.60±5.62)%比(78.73±6.24)%,(100.00±0.00)%比(93.67±6.33)%,P<0.01犦。⑤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肉芽组织层形成较厚,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束增多,真皮层内小血管增生明显。对照组肉芽组织层较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活跃,胶原纤维含量较治疗组少,小血管数量少。结论:①细菌纤维素膜对皮肤创伤性损伤具有促进愈合和抗感染的作用。②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提供了合适的三维支架,可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长入。③有可能成为一种临时皮肤代用品和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敷料。  相似文献   
9.
运用正交试验理论,对L-乳酸高产突变株NAF-032的优化摇瓶发酵条件作了初步研究,确定了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140,氯化铵1,KH2PO40.3,MgSO4*7H2O0.25,ZnSO4*7H2O0.08;优化培养条件为34℃,摇床转速200r/min,装液量50mL(250mL容积三角瓶),一次性添加CaCO380g/L调节pH值.米根霉NAF-032的摇瓶发酵L-乳酸积累量可达94.28g/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