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灼烙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更有效的手术方式,作者1995年4月~1997年8月采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灼烙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原发性青光眼42例,男18例,女24例,左眼15只眼,右眼27只眼,年龄48~72岁,平均50.5岁,闭角性青光眼35例,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手术前后结膜囊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术后结膜囊细菌学分布状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无睑缘炎、结膜囊外观清洁、泪道冲洗通畅的白内障住院患者94例分别于入院未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手术消毒前及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换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未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的结膜囊(正常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6.4%,经0.3%氟哌酸眼液点眼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但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后结膜囊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结论:正常结膜囊可以有各种致病菌或非致病菌存在,即使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为无菌生长,但术后第1天仍然可能有结膜囊细菌存在,提示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均应加强抗生素眼液点眼,以减少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贺贵云 《吉林医学》2015,(8):1557-1558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对56例(65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18眼前囊钙化,22眼后囊膜混浊,虹膜后粘连45眼,瞳孔瞳孔膜闭16眼;术后严重葡萄膜炎5眼;后发障15眼。术后3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矫正≥0.5者37眼;但治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比常规白内障差(P<0.01)。结论: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尽管手术复杂,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长沙市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患病率,作者等于1996年对长沙市10所幼儿园共114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调查,报道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随机选择10所幼儿园共1140名学龄前儿童,2280只眼,年龄3~5岁。男624名,女516名。1.2方法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313例(426眼)白内障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构成,患者年龄与晶体核硬度的关系,白内障类型,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度构成,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人工晶体选择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313例白内障患者女性居多,70~79岁患者占43.66%,晶体核硬度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占71.13%,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度大部分在正常范围;白内障手术治疗疗效好,脱盲率为97.52%,脱残率为85.56%,高龄组患者术后脱盲率及脱残率与非高龄组无差异,并发性及代谢性白内障术后脱盲率亦超九成.结论:白内障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及分类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适时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可提高患者的视力,提高脱盲率和脱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将635例816眼行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眼底检查正常,n=506眼)和对照组(眼底检查异常,n=310眼),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7.86%,对照组优良率为49.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出现角膜水肿43例(8.50%),对照组出现角膜水肿26例(8.39%),均经对症处理1周后消退,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最主要、最有效的复明手术,部分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和其基础眼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长沙市1140名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贵云  李应钊 《湖南医学》1998,15(2):123-123
  相似文献   
8.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因其位置深 ,定位困难 ,如合并周边部裂孔则增加手术的难度。黄斑部过量或多次冷凝 ,不仅会破坏裂孔以外正常的视细胞 ,使中心视力下降 ,且过度冷凝易引起玻璃体萎缩及广泛性视网膜前膜增生 ,而导致手术失败。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既要考虑手术后网膜复位率 ,亦应尽可能保留或提高残余的中心视力。本文采用羊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61例 ,其中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8例 ,…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分离性垂斜视的手术方式。本文对37例DVD病人术前术后分析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上直肌大量后徙或上直肌后徙 后固定能治疗DVD,伴有其它斜视时可以同时矫正,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