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与上腔静脉置管路径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研究锁骨下静脉走向 ,探讨经此路径行上腔静脉置管的最佳方法 ,并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6 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临床病例进行造影透视、摄片 ,统计最适宜的置管长度 ,比较改良穿刺技术与旧Seldinger技术的效果及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长度右侧为 (8.5 +d)cm(d为穿刺点至锁骨头上缘距离 ) ,左侧为 (11.5 +d)cm。原Seldinger技术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75 0 % ,改进后为 92 .5 % ;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43 3± 10 9)min ,改良后为 (2 8 6± 10 3)min ;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 39 2 9% ,改进后为 10 0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置管长短主要取决于穿刺点距锁骨头上缘的距离 ;改良穿刺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选择右侧路径比左侧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5年来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诊断和替代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67例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治疗追踪。结果原发性的主要病因是结核(26.87%)、恶性肿瘤治疗后(16.42%)、自身免疫疾病(4.48%),继发病因主要是各种原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37.31%)、席汉氏综合征(14.93%)。两者共有表现为精神差、食欲减退、容易疲乏、体重减轻、低血压、贫血、低钠血症、低血糖。原发性者伴色素沉着,高钾血症;继发性者则皮肤颜色变浅,常有伴有甲状腺和性腺激素水平低的表现,无高钾血症。正规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者占22.39%,部分正规替代治疗者占34.33%,不正规替代治疗者占43.28%。结论近年来结核、恶性肿瘤治疗后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成为最主要导致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原因,替代治疗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核小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核小体水平,并分析其与SLEDAI、血清补体水平、尿蛋白水平的相关关系. 结果LN活动组、静止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核小体水平分布为(32.7±6.9)、(28.2±3.4)、(12.5±9.4) pg/mL,组间比较,活动组较静止组、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01);LN患者血清核小体水平与LN患者蛋白尿水平、SLEDA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血清补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结论LN患者血清核小体水平增高,并与SLEDAI呈正相关,提示核小体参与了SLE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作为评价疾病活动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谭晓军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2):897-898
对高龄慢性肾衰患者是否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一直存有不同意见[1]。我们对1985年4月~1997年1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6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就存活率,死亡原因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28例,女15例,除外因各种原因而终止血透的病人,占同期维持性血透入数(287例)的14.9%,其中65~70岁21例,~80岁18例,~83岁4例,平均年龄71.9岁。慢性肾小球肾炎(CGN)19例,高血压肾硬化(HP)9例,糖尿病肾病(DM)6例,间质性肾炎5例,多囊肾3例,尿酸性肾病1例。1.2透析方法;采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1…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筛查、诊断、治疗和患者教育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共筛查糖尿病足患者1050多例,对比构建糖尿病足工作室前后在糖尿病足筛查、诊断、治疗和宣教的效果。结果与未成立糖尿病足诊疗工作室前2年比较,均有明确好转。外周血管病变312例,占29.7%,周围神经病变224例,占21.3%,溃疡和坏疽患者65例,占6.2%,细菌培养阳性84%,溃疡和坏疽的治愈率64.6%,截肢8例,占12.3%,结论糖尿病足诊疗工作室以一种创新管理的理念提高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的诊治工作效率和提升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并重症洋地黄中毒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肾功能不全患者并重症洋地黄中毒14例的救治经过,比较常规内科治疗与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结果:常规内科疗法不能迅速有效地降低血清洋地黄浓度及改善临床症状,单一血液透析(HD)清除效果较差,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串联治疗则疗效显著。结论: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串联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并重症洋地黄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70/30(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强化降血糖的疗效。方法比较使用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和使用门冬胰岛素(AspaR)每天3次餐前注射及诺和灵N睡前1次注射(每天4次注射)强化降血糖治疗4周,观察临床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达标率、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和血脂代谢变化。结果使用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组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的达标率是77.2%,每天4次注射组,达标率是75.1%,两种方法均可以使胰岛B功能有所恢复,第一种方法的空腹c-肽和胰岛素的分泌分别提高18.2%和20.1%,与第二种方法相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分别下降17.14%和25.37%,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使用BIAsp30每天3次注射可以达到强化降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间接改善血脂紊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强化降血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导升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导升明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血清TXB2、血肌酐、尿素氮和纤维蛋白尿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应用导升明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谭晓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0):939-939
肾病综合征患者 (尤其是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的成人患者 )在病程中可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少尿、无尿、肾功能急骤恶化———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这一严重合并症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 ,与患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关系。我院肾内科在近 4年间收治的 9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中特发性ARF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1998年 12月 ,NS合并特发性ARF 6例 ,男 5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4 8岁 ( 2 8~ 5 4岁 ) ;均为复发型NS ,其中 1例在 18个月内已反复第 3次起病 (常复发性NS) ;6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