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严重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近年来发展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疗效,成功率达92%,出血并发症约5%~10%。本文就其操作方法、溶栓药物和并发症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估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顺行开通失败后,在仰卧体位下行腘动脉逆行入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0月21例SFA出现CTO病变的患者,在仰卧体位下接受经腘动脉逆行入路开通手术,SFA平均病变长度(87.4±5.8)mm,21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7例患者有静息痛,3例患者有足趾缺血性溃疡。患者均先行经对侧股总动脉穿刺入路,当顺行开通失败后采用经腘动脉逆行开通,在路径图或X线的引导下行腘动脉穿刺,一旦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以后,再顺行置入球囊预扩、释放支架、后扩。结果:21例患者均在仰卧体位下通过路径图或结合X线成功穿刺腘动脉,成功率为100%,无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夹层等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例术前存在静息痛患者术后缓解,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均未再出现静息痛症状。3例足部溃疡患者2例术后1个月内愈合,1例术后2个月内完全愈合。21例间歇性跛行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均未再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3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造影证实支架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随后予以球囊扩张,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腘动脉逆行开通治疗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行且安全有效,尤其对于自股浅动脉起始端就完全闭塞、闭塞段位于股浅动脉中远段或者有较大的侧枝从股浅动脉闭塞段发出的病变,一旦顺行入路失败,经腘动脉逆行入路可作为首选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脑血管栓塞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23例符合外科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例(82.6%)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全脑血管造影后在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下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计算术中脑缺血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30 d神经系统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颈动脉造影示,6例(26.1%)颈动脉狭窄50%~70%,17例(73.9%)颈动脉狭窄>70%.所有病例在MO.MA系统保护下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顺利进行,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5.3±1.2)min.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2例在颈总动脉球囊阻断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伴对侧肢体短暂抽搐;2例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6 h及1周.9例患者术中颈动脉抽血中可见细小斑块碎片.术后30 d随访有1例TIA发作,1例对侧新发脑卒中,术后30 d累积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为4.3%.结论 应用近端血流阻断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神经系统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重度及不稳定性斑块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逐渐成为胸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重建弓上分支血管。虽然多种重建技术的运用使得分支的保留成为现实,但围术期卒中的发生仍不容忽视。如何在TEVAR过程中进行更好的脑保护进而降低卒中发生率,目前尚无明确规范。腔内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术者和患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选项,未来...  相似文献   
6.
史伟浩  谭晋韵  余波 《重庆医学》2013,42(2):218-22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已成为目前治疗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方法[1]。重视术前评估,严格把握外科干预指征,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外科术前评估的目的和内容主要包括:(1)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JDBM与镍钛合金支架置入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血管支架(JDBM组)和镍钛合金支架(BMS组)植入24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腹主动脉内,分别在植入后第14天、30天和60天行DSA、血管弹性和血液学检查。结果JDBM组和BMS组在各观察终点均未出现动物死亡,无血管急性血栓、夹层、穿孔、支架移位或支架内狭窄等情况。在术后14d,JDBM组较BMS组血小板计数[(451.3±47.4)×109/L vs (347.8±62.5)×109/L,P<0.05]和血清NO含量[(109.7±19.5)μmol/L vs (82.2±23.2)μmol/L,P<0.05]有一过性升高,术后30d后恢复至术前水平。JDBM组支架处的血管弹性从术后即时(D0)至术后60d(D60)呈好转趋势,而BMS组支架处血管弹性始终劣于JDBM组。结论可降解镁合金血管支架JDBM在围手术期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未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并能改善植入段血管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高压球囊与普通外周球囊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瘘狭窄1年后的通畅率。方法 将40例前臂自体人工动静脉瘘狭窄的患者,随机分成高压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每组20例。对患者行经皮静脉血管成形术,随访1年患者的手术后通畅率和瘘管的流量。结果 与普通球囊组比较,高压球囊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95.00% vs 80.00%),1年后的通畅率高(30% vs 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4)。结论 高压球囊在治疗前臂自体人工动静脉瘘狭窄,较普通外周动脉球囊长期通畅率和手术成功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2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动脉得以成功开通,2例患者行膝下截肢,1例患者最终行切开取栓。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导管溶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均经内科治疗1周缓解。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性疾病(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CAAS)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颈动脉重度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因其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干预并预防卒中,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传统的颈动脉手术指征主要根据患者的狭窄度和症状来确定,近年来随着新的诊疗技术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