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减退(IGT)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从高危人群健康体检中空腹血糖(FPG)5.6—7.0mmol/L及住院和就诊患者中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按1999年WHO符合IGT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吡格列酮15mg每天1次,对照组不予吡格列酮及任何降糖药,观察期为1年,两组病人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强调控制饮食及运动的重要性。结果 治疗组糖尿病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IGT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9岁,因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1年余,于lop年11月2日收入院。患者lop年3月开始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lop年1月于感冒、发热后浮肿加重,尿常规PRO(+-++),RBC少量,肾功能正常,1995年5月于感冒、发热后再次浮肿加重,尿常规同前,血Cr287twL,BUN18.OInlnol/L。此后反复浮肿一体检:ppZ次/分,BP16/12kPa,轻度贫血貌,心肺(-),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Hb98glL;尿常规:PRO(++),RBC+++),尿畸形RBC57500个/Inl;血Crl7lllzll’llxL,BUN10.SlllllxZlxL,血沉53m…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和血肌酐(Scr)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肾损伤及疾病预后等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2例,测定CysC、Scr及肌酐清除率(Ccr),设定临界Ccr值,比较不同Ccr水平Scr及Cys-C的差别,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两项指标的诊断效能。随访12个月,比较不同初始Ccr值患者病死率以及不同结局的患者初始CysC、Scr值。结果①以Ccr〈60mL/min为临界值进行分组,A组(Ccr≥60mL/min)40例,B组(Ccr〈60mL/min)42例,两组初始血肌酐值差异不显著,Cys-C值B组显著高于A组,ROC曲线分析提示Cys-CAUC值显著大于Scr;②随访病例74例,全因死亡18例,B组病死率显著高于A组。死亡患者初始Scr及Cys-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ysC能更准确的反映肝硬化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并且与患者预后有更高相关性,对肝硬化早期肾损害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低大豆蛋白饮食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大豆蛋白饮食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确诊为慢性肾衰竭、血清肌酐清除率(Ccr)为10~50ml/min、接受非透析治疗的患者,分为血脂正常组(Ⅰ组)和血脂增高组(Ⅱ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低大豆蛋白饮食组(Ⅰ a组、Ⅱa组)和低动物蛋白饮食组(Ⅰ b、Ⅱb组),疗程1年,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血浆白蛋白等的变化.结果Ⅰ a组治疗后84.2?r升高或不变,15.8?r下降,Ⅰ b组治疗后89.4?r升高或不变,10.6?r下降,两组对比,P>0.05,Ⅰ a组、Ⅰ b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变化.Ⅱa组治疗后80.0?r升高或不变,20.0?r下降,Ⅱb组治疗后85.0?r升高或不变,15.0Ccr下降,两组对比,P>0.05,Ⅱa组治疗后血总胆固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5,2b组治疗后血总胆固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Ⅱa组、Ⅱb组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大豆蛋白饮食和低动物蛋白饮食均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低大豆蛋白饮食对改善慢性肾衰竭的血脂异常可能优于低动物蛋白饮食.  相似文献   
5.
谭妙玲  柯小瑚 《新医学》2003,34(8):496-497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35例)和肝素联合激素治疗(治疗组,33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94%,对照组完全缓解率89%,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血清总胆固醇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组在治疗8周时、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血清甘油三酯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均为P<0.05。治疗组全部患者肾功能正常,无发生血管栓塞;对照组11%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发生血管栓塞。两组均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肝素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脂,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谭妙玲 《新医学》2002,33(4):221-221
1引言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可合并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本文对25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CRF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作一分析,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年龄的关系和治疗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联合美多巴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美多巴治疗1个月,其中治疗组予血液透析(HD)加血液灌流(HP)治疗(每周HD 2次,HD加HP 1次),对照组予常规透析(每周HD 3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LS评分、睡眠质量、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RLS评分、睡眠指数均较前下降,而治疗组RLS评分和睡眠指数分值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用美多巴后对照组症状反跳明显,而治疗组仍能保持疗效;治疗后治疗组血iPTH及β2-MG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浓度较前无显著下降。结论:组合型人工肾和美多巴对治疗血透合并RLS有协同互补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素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68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和肝素联合激素治疗(治疗组),分析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93.9%,对照组完全缓解率88.6%,两组相比,P>0.05。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血总胆固醇降至接近正常,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血总胆固醇降至接近正常,治疗组在治疗8周时血甘油三酯降至正常,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血甘油三脂降至正常,两组相比,P<0.05。治疗组全部患者肾功能正常,对照组11.4%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组无发生血管栓塞,对照组2例发生血管栓塞。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 肝素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脂,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用胰岛素时的降血糖作用,观察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58例因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安慰剂组,吡格列酮15mg组和30mg组,治疗观察12周。结果 于12周时对照组空腹血糖(FBG)水平较基线值稍有升高0.09mmol/L,吡格列酮15mg组较基线值下降了1.75mmol/L,吡格列酮30mg组下降了2.65mmol/L。餐后血糖(2hPBG)分别下降了0.65mmol/L,4.2mmol/L及5.4mmol/L(P<0.001)。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分别下降了0.2%、1.10%和1.64%。结论 12周的临床观察显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者联合应用吡格列酮血糖控制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根除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行“C呼气试验筛选出HP阳性患者进入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二组。二组患者均予铁剂及促红素治疗。治疗组予三联抗HP疗法治疗14d,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比较治疗4周、8周二组患者血红蛋白(Hb),治疗8周后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Hb达标率等指标。结果①共有85例完成本研究,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5例,二组患者治疗前Hh、SF、TSAT等指标相匹配。②治疗8周后,二组患者Hb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治疗组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治疗组Hb达标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③治疗8周后治疗组SF值较前升高,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二组患者TsAT值均较前有升高,其中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HP根除较不根除者肾性贫血及铁代谢指标改善显著,HP根除对治疗肾性贫血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