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白族。因反复右下腹疼痛四月余,加重伴寒战、高热、皮肤黄染一周入院。一周来小便色深黄,大便灰白色。入院查体:体温38.4℃,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60mmHg。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坦,右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莫菲氏征阳性,腹部B超提示: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扩张、胆囊肿大。于入院后第十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例1:女,65岁。以发热1周,持续性腹痛12h入院。查体:T38.2℃,R25次/min,P108次/min,BP100/70mmHg,全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以下腹为著,心肺无异常。血常规:WBC17.9×10^9/L,N0.82,诊断性腹穿抽出脓性液5ml顺利,腹部立位平片示双膈下少许游离气体存在,入院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黄脓液约1000ml,伴恶臭,子宫约10cm×8cm×4cm,宫底后壁有-0.7cm×1.5cm穿孔点。术中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诊断为子宫积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16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 1987年以来 ,采用B型超声导向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先天性单发性肝囊肿 2 2例 ,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30~ 6 8岁。全组均为单发性肝囊肿。其中 ,合并肾囊肿 4例。位于右肝 17例 ,左肝 5例。腹胀伴腹部包块 6例 ,腹胀伴腹痛 3例 ,腹胀 2例 ,无症状 11例。囊肿最大 13cm× 12cm× 9cm ,最小 4cm× 3cm× 3cm。全组都经B型超声检查 :单发性光滑壁薄液性暗区 2 2例 ,其中合并肾大小不等液性暗区 4例。 15例行CT检查 :囊性低密度区、边界清楚、无增强 ,CT值为 10~ 1…  相似文献   
4.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46例患者为我院1987年9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10例,女性36例,年龄3~83岁,平均26.4岁。 2.伤情:单纯腹壁挫伤18例,腹膜后血肿8例,内脏损伤130例,合并伤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5.
胃平滑肌肿瘤1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1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17例。结果 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内镜、X线钡餐和B超术前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6.9%、50.0%,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70.0%。17例中胃楔形或部分切除9例,胃大部切除6例,胃次全切除1例,全胃切除1例。结论 内镜、X线钡餐和B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胃平滑肌瘤首选胃楔形切除或部分切除,胃平滑肌肉瘤首选胃大部切除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6.
林财鑫  谭云波 《现代保健》2011,(29):119-120
目的探讨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门脉高压症行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术后转归情况。方法随访调查83例由病毒件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围手术期情况的观察和随访、信件洵问了解等,以期反映手术后疗效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发生各种并发症8例次,远期发生再出血10例,1例死于再出血引起的肝昏迷、肝肾综合钲,47例术后情况良好,14例术后肝功能状况仍然不佳。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病毒件肝炎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作为内科治疗的延续,手术疗效与患者围手术期的肝功能状况、围手术期内有尢术后并发症、肝硬化的发展变化有关,同时能改善肝功能,减少消化道再出血。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 病例,女性,45岁,白族。2月前发现右上腹有一包块,并逐渐增大,无疼痛,无畏寒发热,自觉上腹部饱闷不适,以餐后为甚。查体:右上限膨隆,可扪及2cm×18cm大小的包块,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差,表面光滑。B超及CT示肝脏及双肾内显示散在多发囊肿,直径0.5~3cm不等。最大一个囊肿位于右肝前叶,大小约18cm×17cm。右肾、胰腺、胆囊受囊肿推挤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索东莨菪碱应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方法 (1)SD大鼠60只均等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东莨菪碱组;(2)各组分别在4个时点(T1再灌注0 min,T2 30 min,T3 60 min,T4 120 min)取血5 ml,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黄嘌呤氧化酶(XOD)及丙二醛(MDA)含量;(3)取肝脏行病理检查。结果 (1)B组血清中ALT、AST、MDA、XOD、TNF-α含量于4个时点均最高(P<0.05),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2)IL-10 C组含量最高(P<0.05),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3)肝组织病理结果:各时点中,B组损伤最重,其次为C组,A组均正常。结论 (1)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通过损伤自由基、促进TNF-α合成,减少IL-10释放而损伤肝细胞。(2)东莨菪碱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⑴实验组,用56%乙醇[5~9 g/(kg.d)]灌胃,共12周;(2)对照组,灌等容量生理盐水。实验第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TNF-α的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肝组织于4,8,12周时出现慢性酒精性肝病的各种表现,如脂肪变性、炎性改变及肝纤维化等。实验组血清ALT、AS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IL-18浓度明显降低而TNF-α明显升高,且其变化随病变程度的改变而变化。结论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8和TNF-α浓度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故可望作为酒精性肝病病情变化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20岁,因反复左上腹持续隐痛并向左肩背放射1年加重2 d入院,伴恶心呕吐发热,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无黄染,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Morphy征阴性。彩超检查提示:完全性内脏转位,胆囊5.5 cm×1.6 cm,壁厚毛糙,内探及多个强光团伴声影,颈部无结石嵌顿,胆总管直径0.4 cm。胸片检查提示:镜面右位心,胃泡在右侧,双肺无异常。血常规检查:WBC 5.07×10~9/L,中性61.5%,淀粉酶正常,DBI 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