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  王筱璐  姜彦  谢红忠 《医学综述》2009,15(13):2071-2074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18例体质量≤2000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自生后第3周开始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118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93%(7/118例)。结论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是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低胎龄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应定期筛查眼底。  相似文献   
2.
黑斑-胃肠息肉综合征17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的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17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有典型黑斑和息肉12例,14例有3枚以上息肉,3例3个以下息肉中2例并有典型黑斑,1例有PJS家族史;15例为结肠息肉,其中2例伴有小肠息肉,2例伴有胃息肉,2例单纯为胃十二指肠息肉。经胃肠镜下摘除14例,外科手术治疗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术后复发;1例复查发现癌变。结论:PJS在诊断上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家族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胃肠镜全消化道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临床治疗上以胃肠镜下摘除为主,也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OU)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8例中明确诊断99例(91.7%),未确诊9例(8.3%)。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68例(63.0%)、结缔组织病17例(15.7%)、肿瘤性疾病9例(8.3%)、其他疾病5例(4.6%)。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大部分可以明确FOU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为长期发热的主要病因,其次为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采用胃肠外静脉营养14d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47例,分为发生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及未发生PNAC两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NAC的发生率为17.0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葡萄糖积累用量、氨基酸积累用量、脂肪积累用量与PNAC密切相关,PN持续时间是独立高危因素(OR=3.812,95%CI:0.039~4.027,P=0.012)。结论 PN持续时间越长、PN氨基酸的累积用量越大、PN脂肪乳累积用量越大、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越长,则发生PNAC的几率越大。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避免静脉摄入高热卡,为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早期监测新生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黄疸动态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时间规律。对动态监测中发现的血清胆红素值超标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并统计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与2003年全年未实施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时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进行对比,以客观评定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的意义。结果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36.93%,观察组为15.21%;对照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05%,观察组无脑损伤病例报告。结论动态监测可尽早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干预治疗极大地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合理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儿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则在降钙素原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平均时间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结果能够很好的指导临床医师规范使用抗生素,有效的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考虑通过监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来更好的应用抗生素,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氨茶碱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12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76例,重度窒息组36例。每组患儿又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生后1h内试验组静脉滴注小剂量氨茶碱(5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注射用水,分别收集生后1、3、5d时尿液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β2微球蛋白,并每4h监测记录心率、呼吸、血压。结果在生后3、5d氨茶碱试验组尿NAG活性及β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呼吸、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氨茶碱能降低窒息新生儿尿NAG活性及β2微球蛋白,改善肾脏功能,对窒息新生儿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免疫功能变化实施动态监测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实施治疗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轻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为4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免疫功能变化实施动态监测。结果两组患者的CRP、血常规白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监测,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外周血白细胞峰值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动态监测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中CRP、血常规白细胞等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进行有效判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深圳市8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以早期发现重症病例,阻止病情进展,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分成4组,分别总结各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特点,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有价值的重症病例早期临床特征性指标.结果 8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绝大部分患儿年龄小于5岁(94%),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70例(87.5%),无菌性脑膜炎21例(26.3%),弛缓性麻痹3例(3.8%),脑炎32例(40%),脑干脑炎9例(8.9%),脑脊髓炎4例(5%).神经源性肺水肿6例(7.5%).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51例(64%),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7例(9%),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组EV71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X2=4.09,P<0.05).79例(99%)出现发热,78例(97.5%)手、足、臀、膝出现不同程度皮疹;病情重者,皮疹反而越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组均不同程度出现精神差或烦躁不安,伴有四肢惊跳67例(95.7%).各组间高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组脑脊液白细胞数均不同程度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床边脑电图监测提示不同程度背景活动变慢及慢波增加.头颅MRI异常8例.2例患儿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 我院收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FV71感染率较高,病情严重的患儿皮疹数目较少.精神差或烦躁不安、四肢惊跳是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高血糖是有价值的病情判断指标.神经源性肺水肿是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