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病程为8个月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实验组(VR+基本药物+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基本药物+常规康复治疗),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步速、步宽、支撑相百分比、膝关节活动度等步态参数。 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步速明显提高、步宽缩小,患健侧支撑相比值、步态不对称性指数、髋关节最大伸展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等参数于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VR技术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和步行中关节活动角度,对提高步态稳定性、改善步行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康复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至今,已融入经济、教育、娱乐甚至军事等各个领域,为用户提供各种逼真体验。虚拟现实可以为操作者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在反复场景交互中,使操作者强化互动中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及场景中功能的学习。在近年各种疾病的临床康复治疗中,虚拟现实凭借以上优势,日益得到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平衡及认知等康复治疗中。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的难点及热点,本文对比传统康复手段,综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优势、特点和不足,并展望虚拟现实技术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激发全科住培医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其社区传染病防控能力。 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4月,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规培的36名全科住培医生为培训对象。将培训对象分别纳入居家医学观察、集中医学观察、科普宣讲、线上咨询4个子项目组进行实践探索,由具有传染病防控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对其实践成果进行评价。项目结束后,所有学员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满意度评价。 结果 所有学员均完成了项目实践,每组评分均在4.0以上,能较好的梳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可通过多种渠道信息整理解决方案,且能清晰表达。学员对本次学习的总体满意度为(4.94±0.25)分,培训前接触传染病疫情防控知识评分为(1.39±0.49)分,对项目式学习的认同度为(4.87±0.34)分,对老师指导的认同度为(3.94±0.44)分,再次参与项目式学习的意愿是(4.97±0.18)分。 结论 进行本项目学习前,学员基本未接触过社区传染病防控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学员的社区防控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并认可这种学习方式。本研究可为住培医生其他技能的培训提供参考,对推进毕业后教学改革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在骨质疏松症(OP)治疗中对骨密度(BMD)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诊的146例OP患者,按照便利取样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血钙(S-Ca)水平、BMD水平、ODI评分、McGill评分、临床疗效及满意率.结果 用药后,研究组ODI评分、McGil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2%,高于对照组的82.19%(P<0.05);用药后,研究组ALP低于对照组,S-Ca、BM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3.15%,高于对照组的80.82%(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OP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骨密度,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省城市医联体发展与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安徽省城市医联体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安徽省某城市医联体为研究对象,抽取医联体成员中部分医疗机构开展问卷调查,基于共生理论的4要素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联体内38家医疗机构,分析得出不同等级共生单元与不同共生模式提供的医疗服务皆存在一定的差距,紧密型共生关系签约率仅52.6%,科室中心与信息系统等共生界面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共生环境属于正向,但仍存在优化空间。结论:当前安徽省城市医联体发展未能达最优状态,仍存在医疗资源不协调、配套管理制度未健全等问题,需建立协同高质的共生单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维护互利共生的共生模式,加强共生单元内部合作交流;完善系统科学的共生界面,实现信息平台技术全覆盖;健全医联体配套管理制度,优化良好规范的共生环境,推进城市医联体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