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Destiny Ma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机械法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价。方法:选择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4个指标,采用机械式磁珠法检测对准确性、精密度和携带污染率进行实验评价,并与STR-Evolution上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TriniCHECK Control 1在Destiny Max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的PT、APTT、TT、FIB的准确性偏差分别为2.21%、2.57%、4.68%、4.72%;TriniCHECK Control 2测定的PT、APTT、FIB准确性偏差分别为1.96%、0.54%、3.46%,精密度分别为1.33%、1.90%、3.54%;FIB高值携带污染率为2.56%,FIB对PT试剂携带污染率为2.15%;Destiny Max与STR-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临床标本比对结果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5,K值均大于0.8,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estiny Max全自动血凝仪的准确性、精密度以及携带污染率都达到了性能要求,并且与STR-Evolution的临床标本比对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粪便转铁蛋白(TFPT)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同时检测可提高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检出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一月至2012年十二月消化科患者的粪便,其中上消化道出血疾病25例,上消化道非出血性疾病29例;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28例,下消化道非出血性疾病20例.分别记录粪便转铁蛋白与粪便隐血试验做出的结果,再计算两者的检出率.结果粪便转铁蛋白敏感性高于隐血试验,若两者联合检测可使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检出率分别提高24%和35.7%.结论在消化道出血的检测中,转铁蛋白试验敏感性明显高于粪便隐血试验,但是粪便转铁蛋白依旧有假阴性存在,需要两者互补检测,可提高检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血清及体液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及胸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5例肺癌患者VEGF水平,同时测定16例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VEGF浓度.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为(86.27±38.20ng/L)((-x)±s),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P<0.01);胸腹水中VEGF浓度为(157.51±58.57ng/L)((-x)±s),明显高于良性疾病胸腹水组(P<0.01).16例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测定VEGF浓度,有11例VEGF浓度下降,5例VEGF浓度升高,升高组和下降组手术前后测定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浓度测定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检测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同时与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结果对照,并对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界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将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500ng/ml作为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界标准,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评价指标如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阴性预期值为100%、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D-二聚体含量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AT-Ⅲ)活性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80例2型DM患者血浆中TM、PC、AT-Ⅲ活性。结果DM各组血浆PC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DM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蛋白的排泄率(UAE)与PC水平呈正相关(β=0.407,P〈0.01),AT-Ⅲ与UAE水平呈负相关(β=-0.369,P〈0.01)。DM各组血浆TM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余下的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E与TM呈正相关(β=0.321,P%0.01)。结论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浆高凝状态,血浆TM、PC、AT-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DM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有助于延缓DN的形成与发展。TM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卒中急性期血清IL-10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3 d内首次发病患者,IL-10采用ELISA方法于发病72 h内、第6~8天及第14~15天抽血检测,Ag-NORs于发病72 h内、第14~15天抽血,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染色分析,以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作为Ag-NORs检测指标,对照组抽血检测1次.结果 脑卒中组血清IL-10水平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不同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病情亦无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急性期Ag-NORs水平(I.S%)明显降低(P<0.01),发病后第14~15 d较72 h内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同一时期重度患者Ag-NORs水平较轻度患者低(P<0.05).结论 IL-10在脑卒中急性期明显增高,参与了卒中炎性损伤的病理过程,有望成为治疗脑卒中的潜在药物.且脑卒中急性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为细菌感染组,同时选取病毒性感染患儿60例为病毒感染组,健康体检小儿6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CRP、PA以及血常规中的白细胞(WBC)计数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儿CRP、PA以及WBC的阳性率。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P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PA、WBC阳性率分别为96.67%、90.00%、91.67%,均高于病毒感染组的6.67%、10.00%、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A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尿中三种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MA)、转铁蛋白 (TRF)、铜蓝蛋白 (CP) ,探讨这三项指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 (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MA、T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CP采用ELISA法。结果 DNⅠ组 ,TRF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CP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有显著性差异。在DNⅡ组和DNⅢ组 ,三种蛋白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三种蛋白单独或联合检测的阳性率 :MA 4 8 15 %、TRF4 4 4 4 %、CP 4 8 15 %、MA +TRF 6 6 6 7%、MA +CP 70 37%、TRF +CP 6 2 6 9%、MA +TRF +CP 74 0 7%。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 ,MA、TRF和CP均可在尿中出现 ,以TRF出现较早 ((P <0 .0 5 )。三种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单独检测的阳性率有显著性提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NSE和S-100B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IL-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IL-6的表达,探讨IL-6水平与颅脑外伤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是否有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6含量。患者分为两组,A组(轻中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8分;B组(重型颅脑损伤组)20例,GCS≤〈8分。结果IL-6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浓度,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脑脊液中IL-6水平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损伤程度重者IL-6含量明显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病情和炎症反应变化呈平行关系,脑脊液中IL-6在伤后明显高于血清中IL-6值。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存在1L-6的过量表达,且脑脊液表达较明显。IL-6的检测可作为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