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谢守凤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406-240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绝经后女性 pSS组患者(30例)和健康女性对照组(30例)血清及唾液中 IL-6,分析其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 M)、免疫球蛋白A(IgA)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结果 pSS组患者血清及唾液中 IL-6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pSS 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浓度与血清中CRP、ESR 和 IgG的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6、0.621、0.632;P 分别为0.008、0.007、0.006);与血清 IgM 和 IgA浓度无相关性(r分别为0.354、0.312;P分别为0.085、0.081);pSS组患者血清和唾液中的 IL-6浓度呈正相关(r为0.658,P为0.006,P< 0.01)。结论 IL-6可能通过诱导 IgG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影响CRP、ESR的变化,影响 pSS的疾病进展,血清和唾液 IL-6水平可用来评估 pSS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先包被于固相载体表面,再用标记有酶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加入酶底物及色原后显色,,显色程度与待测抗原或抗体量呈相关性[1],这就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本原理。该试验虽然操作简便,特异性、敏感性也较好,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常规检测中,但由于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试验结果。故有必要对ELISA 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0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一周”于2010年4月30日入院。一周前因淋雨感冒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行走,伴有腹泻,糊状稀便,一日十数次,有失禁现象,小便正常,曾在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病情元好转,遂转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5岁,因双下肢无力伴呼吸困难1天于2007年8月15日收入院.无发热,无胸痛腹痛,无头痛,无呕吐及意识障碍,大小便正常.既往史:低钾血症及高血压10余年,平均每年发作双下肢无力3次,每次发作经补钾对症处理后双下肢肌力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主要原因,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诊断尤为重要,它能给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目前市场上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虽多,但灵敏度和特异性参差不齐.方法我室选用结核快速诊断试剂盒,通过对3285例有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的住院和门诊病人初筛与细菌学、CT、胸片、结核菌素实验的比对.结果快速诊断试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临床诊断确诊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基层卫生组织尤其是广大农村更快更正确诊断结核病快速切断传染源尤为重要,建议试剂厂家尽快生产出灵敏度强和特异性高的快速诊断试剂盒,以满足临床之急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其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3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iod carcinoma,PT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77.11%(283/367),中央区(VI区)转移率为 70.30%(258/367),颈侧区(Ⅱ、Ⅲ、Ⅳ、Ⅴ区)转移率为 62.67%(230/367),颈侧区中的Ⅱ区转移率最高60.49%(222/367).发病年龄、原发灶个数、肿瘤是否累及被膜、癌灶直径、肿瘤边界是否清晰、癌灶位置、超声血流信号分级、癌症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因素及癌灶是否钙化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是否累及被膜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VI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术中应常规清除,其次依次为Ⅱ、Ⅲ、Ⅳ、Ⅴ区.对于患者原发肿瘤若累及包膜、或多发病灶、或癌灶直径>1 cm及患者发病年龄<45岁等应同时做颈侧区清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