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制备RPL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方法无菌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在细胞因子rmGM-CSF、rmIL-4、LPS的诱导下体外大量扩增培养DC细胞。并动态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RPL8重组腺病毒以最佳的MOI感染鼠DC,并于感染后24h、48h、72h,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DC中RPL8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时相点,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DC均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DC细胞中有RPL8mRNA的表达,得到预期309bp的条带。结论成功制备RPL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脑胶质瘤免疫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鼠核糖体蛋白L8(RPL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C)为制备DC疫苗奠定基础。方法:用RT-PCR克隆目的基因RPL8,与载体连接、酶切、插入、并转移到pAdxsi腺病毒骨架载体上,包装扩增成腺病毒颗粒。用重组腺病毒及空病毒Ad-EGFP(作为阴性对照)转染小鼠DC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携带RPL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1.6×1010PFU/mL)的重组腺病毒。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RPL8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RPL8基因修饰DC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等级胶质瘤放化疗前后细胞免疫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等级胶质瘤且经放化疗治疗的患者50例,检测患者放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筛选CD4^+CD^+25<10、CD4^+CD^+25≥10、CD4^+/CD8^+<1与CD4^+/CD8^+≥1患者例数并分析比较两者的2年生存率。结果放化疗后CD4^+CD^+25与CD4^+/CD8^+水平均低于放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10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CD4^+CD^+25<10患者,CD4^+/CD8^+≥1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CD4^+/CD8^+<1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等级胶质瘤放化疗后会引发CD4^+CD^+25与CD4^+/CD8^+水平降低,并降低患者远期生存率,因此需要临床上格外注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PL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将RPL8基因导入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分析细胞内RPL8mRNA表达,RPL8基因修饰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MTT法检测活化T细胞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应。DC注入荷瘤小鼠体内,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及小鼠生存时间。结果 重组病毒转染DC后,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RT-PCR分析细胞内有RPL8mRNA表达;Ad-RPL8组、Ad组及PBS组激活T细胞对GL261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78%、49%和43%,Ad-RPL8组较Ad组及PBS组明显增高(P<0.05),RPL8基因修饰的DC注入小鼠后,与Ad组及PBS组比,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肿瘤体积变小(P<0.05),肿瘤细胞坏死增多。结论 RPL8基因修饰的DC对胶质瘤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为胶质瘤免疫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PCR-TRAP)方法分别检测 6 2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4 5例腹水 /盆腔冲洗液 ;2 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5例腹水 /盆腔冲洗液 ;2 0例卵巢正常组织、10例腹水 /盆腔冲洗液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腹水 /盆腔冲洗液的端粒酶阳性分别为 4 9例、2 7例。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只有 2例为阳性 ,腹水 /盆腔冲洗液者均为阴性 ,卵巢正常组织、腹水 /盆腔冲洗液中全部为阴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卵巢肿瘤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 ,卵巢肿瘤组织、腹水 /盆腔冲洗液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与甲胎蛋白比值(AFP-L3/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原发性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等)50例作为良性肝病组.采用德国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AFP-L3水平,采用日本富士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IVKA-Ⅱ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FP、AFP-L3/AFP、PIVKA-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FP、AFP-L3/AFP、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64.00%,特异度为48.00%;AFP-L3/AFP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90.00%;PIVKA-Ⅱ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6.00%,特异度为84.00%;AFP、AFP-L3/AFP、PIVKA-Ⅱ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4.00%,特异度为78.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AFP-L3/AFP、PIVKA-Ⅱ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1、0.843、0.770、0.905.结论 血清AFP、AFP-L3/AFP、PIVKA-Ⅱ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