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目前全球糖尿病(DM)流行的大环境下,我国的DM发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DM患者将超过5000万,我国将成为世界上DM患者最多的国家。随着DM发病率增高,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居高不下[1~3]。2001年公布的美国胆固醇教育项目专家组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筛选、评估、治疗的第三次报告(ATPⅢ)提出,DM是冠心病的等危症(CHD risk equivalents)[4]。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糖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空腹血糖>7.0 mmol/L组(n=117)和空腹血糖≤7.0 mmol/L组(n=8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空腹血糖密切相关(P=0.0001)。空腹血糖>7.0 mmol/L组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尿蛋白阳性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理想与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5-01有关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保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statins,coronaryheartdisease,heartprotec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CNKL数据库2000-01/2005-01有关他汀类与冠心病、调节血脂、心脏保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他汀类,冠心病,心脏药物作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取: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他汀类药物和心脏保护效应相关的文献,进一步明确其相关性。选取随机对照研究,实验或临床研究均需包含平行对照组。同一领域的文献,选取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与心脏保护效应的文献,共14篇文献符合要求。排除的40篇文献中,30篇为非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0篇为Meta分析文章。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加速循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残粒清除,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并通过改善内皮功能、修复损伤内皮、抑制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非降脂作用,对心脏产生保护效应,从而为冠心病患者一、二级预防提供有力依据。结论: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以及干预心血管危险水平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其安全性与耐受性亦经受住了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检验。目前,多项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该文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25(OH)D_3]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胰岛素敏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122例,按25(OH)D_3值分为正常组[25(OH)D_3≥30μg/L]、不足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l/2005-0l有关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保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statins,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protec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CNKL数据库2000-01/2005-01有关他汀类与冠心病、调节血脂、心脏保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他汀类,冠心病。心脏药物作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取: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他汀类药物和心脏保护效应相关的文献。进一步明确其相关性。选取随机对照研究,实验或临床研究均需包含平行对照组。同一领域的文献,选取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与心脏保护效应的文献。共14篇文献符合要求。排除的40篇文献中,30篇为非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0篇为Meta分析文章。 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加速循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残粒清除,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并通过改善内皮功能、修复损伤内皮、抑制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非降脂作用,对心脏产生保护效应。从而为冠心病患者一、二级预防提供有力依据。 结论: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以及干预心血管危险水平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其安全性与耐受性亦经受住了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检验。目前。多项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科住院的60岁以上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患者100例,均填写一般问卷和一系列量表,并进行评分及等级量化.结果 100例患者中82例存在抑郁状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抑郁状态发生关系最大者是文化程度(OR=2.25,P<0.05),其次是服药种类(OR =0.81,P<0.05).抑郁状态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评分低于非抑郁状态组(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症组[(30±17)分比(23±7)分](P<0.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与抑郁状态的发生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0.29、-0.35,均P<0.01),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抑郁状态的发生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 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率高,高度重视抑郁并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提出构建相关的干预模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匹维溴胺联合谷维素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匹维溴胺联合谷维素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于2009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老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3例,其中,男5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7+6.4)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6)。试验组患者给予匹维溴胺治疗,每日3次,每次50mg,另给予谷维素治疗,每日3次,每次30mg。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匹维溴胺治疗,每日3次,每次50mg。两组研究均以30d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2.3%和27.8%,两组在显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和61.1%,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P〈O.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匹维溴胺联合谷维素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糖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空腹血糖>7.0 mmoL/L组(n=117)和空腹血糖≤7.0 mmol/L组(n=8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空腹血糖密切相关(P=0.0001).空腹血糖>7.0 mmol/L组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尿蛋白阳性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P<0.05).结论 血糖控制水平理想与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科住院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47例,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结果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抑制率≤50%)和阿司匹林非抵抗组(N-AR),并分析两组临床数据. 结果 AR组30例,N-AR组117例.AR发生率为20%.AR组同型半胱氨酸(Hcy)、FPG、TG、LDL-C及HbA1c分别为(16.43±4.77)mmol/L,(7.73±0.16)mmol/L,(1.70±0.60) mmol/L,(2.60±0.55) mmol/L,(7.79±0.58)%,均明显高于N-AR组,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为(34.17±9.30) mmol/L,低于NA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TC、LDL-C和Hcy是AR的影响因素,使患者AR的危险性分别提高1.9倍,0.1倍,13.1倍和1.1倍.血糖不达标者、糖尿病病程较长者AR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AR现象,有效地控制血糖,减低血脂,降低Hcy,可降低A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