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5例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恶性淋巴瘤(ML)中p16基因的缺失、甲基化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p16基因异常在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淋巴瘤鹇组织标本50例,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15例,均包括T、B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霍奇金淋巴瘤(HL)。用PCR、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检测新鲜组织中的p16基因的等位缺失及5‘CgG岛异常甲基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另外,分别选取9例反应性增生(RH)组织的标本作对照。结果 12/50例(24.0%)新鲜标本中检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6/50例(32.0%)检出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石蜡包埋标本中p16蛋白的失表达率为41.6%,其中B-NHL为46.0%,T-NHL为54.5%,HL为31.6%。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类型中p16蛋白的失表达率也相应较高,各类型之间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FL)的p16失表达率存在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所有RH标本均未见p16基因或蛋白表达的异常。结论 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的异常是一个频发事件,p16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淋巴瘤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绒毛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其组织学的发生。方法:对1例残胃原发性绒毛膜癌进行尸检、组织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组织学的发生。结果:肿瘤表现单一的绒毛膜癌形态伴有坏死和出血,肿瘤转移至肝脏,双肺及胃周围淋巴结。免疫组化肿瘤表达HCG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K阳性。在目前英文文献报道的48例胃原发性绒毛膜癌中,28.3%病例以单一的绒毛膜癌形态,13%的病例胃为腺癌而转移灶为绒毛膜癌  相似文献   
3.
当淋巴结受到各种抗原刺激后,可引起淋巴结内的部分或全部细胞成分增生、结构改变及淋巴结肿大。在临床,尤其是在病理形态上可与淋巴瘤混淆而引起误诊。两者的鉴别诊断是淋巴结病理诊断中的一大难题。一、滤泡型反应性增生与淋巴瘤滤泡型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常见,包括儿童...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国际新分类中的新类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大颗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17,18〕LGLL的瘤细胞中等到大,胞浆丰富,透明或淡嗜碱性,含数量和大小不等嗜天青颗粒。核圆或稍卵圆形,染色质较致密,核仁不明显。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5.
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22例病理临床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越香  张华忠 《肿瘤》1989,9(2):55-57
T细胞性淋巴瘤在我国约占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24.3%~29%。该类肿瘤有多种组织形态及临床表现,至今对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蕈样肉芽肿、Sezary氏综合症的病理临床特征已有较全面的认识,而对外周T-NHL的认识尚很不足,在诊断及分类分型上均有不少困难,现将22例外周T-  相似文献   
6.
“中线恶网”与非何杰金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越香  傅慈熹等 《肿瘤》1993,13(1):30-31
“鼻和面部破坏性病变”首先由McBride(1897年)报告。由于对其病变性质不明,故用“坏死性肉芽肿”“致死性肉芽肿”、“恶性肉芽肿”等不同名称来描述这类病变。1969年Kassel等提出,在除外炎症、未分化癌后,认为可包括三个临床病理单元,即“中线恶网”,Wegener肉芽肿及恶性淋巴瘤。1978年WHO将“中线恶网”定义为“进行性破坏  相似文献   
7.
1972~1981年间上海市PoriTL占同期NHL的11.3%,本文就临床病理资料较完整的123例作了分析。 男女性别之比2.1∶1。发病年龄13~83岁,中位年龄54岁,发病高峰51~64岁。检出部位除11例为结外,余均为结内。按华东淋巴瘤病理协作组关于PeriTL分型草案分型,混合细胞性(37例),透明细胞性(30例),多形细胞性(26例),单形细胞性(12例),AILD样(1例),Pinkus型(1例),过渡型(3例)。有随访资料45例,存活6例(2~+年~10~+年)死亡39例,其中以大细胞为主者的生存时间比以小细胞为主者短,前者为2—6.5月,后者为15~2ε月。发生在结外者似乎较结内生存时间长,45例中结外5例,其中2例健在(10~+年,4年8月)。 结合文献,就PeriTL的分型命名,特别是对“T区淋巴瘤”“Lennert淋巴瘤”“AILD样淋巴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为一组不同细胞来源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淋巴瘤。近年来,国外对该肿瘤的报道不断增多,特别是有关其免疫学、细胞化学的研究。但国内  相似文献   
9.
评恶性淋巴瘤的国际新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是诊断病理学中最为困难和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什1认识到许多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和基因特征,还认识到这些特征与它们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行为有直接关系。病理学家应用这些新技术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更正确,重复性更高,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类型。九十年代初,各国学者相继提出了淋巴瘤的新分类,其中“Kiel最新分类”应用得最为广泛。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提出“淋巴组织肿瘤欧美修改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在此基础上组织了更多的血液病理学家进…  相似文献   
10.
鼻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NKT细胞淋巴瘤(nasalNKTcelllymphoma是一种高发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及中国南方地区的结外淋巴瘤(extranodallymphoma),其临床病理表现独特。它以鼻腔及面中线部进行性毁损性病变为特征,易累及血管,致使有的患者因急性大出血而死亡。显微镜下病变表现为大片坏死,炎性肉芽肿样背景及多形的中小细胞性瘤细胞,有的瘤细胞浸润血管,以往常因误为炎症而延误病情。目前,鼻NKT细胞淋巴瘤的有些方面如细胞来源,病理机制及与之关联的肿瘤命名等问题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对该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