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坐骨神经端侧吻合后IGF-IR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促进侧芽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分为术后3、7、14、21、28d五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GF-IR,并结合侧芽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脊髓IGF-IR术后表达增加,7d最高;②背根节IGF-IR3d和7d表达最高,随后下降,28d时仍高于对照侧;③HE染色显示,术后14d吻合口有少量再生纤维通过,28d时再生纤维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端侧吻合后IGF-IR的表达与侧芽生长过程有关,促进和维持侧芽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oundabout1(Robo1)对周围神经再生轴突的导向作用。方法:利用坐骨神经压榨和切断后立即缝合模型,将可溶性Robo1-Fc融合蛋白注入到压榨或缝合部位,形成压榨组和缝合组;以人的Fc蛋白注入上述模型形成两对照组。对术后不同时间点行再生纤维半薄切片、图像分析、步态分析。结果:术后21d两实验组再生纤维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至术后4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21d,压榨实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明显不及压榨对照组。术后14、21d,缝合实验组与缝合对照组比较,S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35、42d明显少于缝合对照组。结论:Robo1可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并参与调控再生轴突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动眼神经(ONe)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ONu)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猫ONe切断后硅胶管套接模型,向再生室内分别给予LIF、CNTF、BDNF、BDNF+LIF、BDNF+CNTF和生理盐水(NS),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ONu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各营养因子组动物术侧ONu内的CGRP表达均明显高于NS组(P<0.01)。BDNF+LIF组与BD-NF+CNTF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均明显高于因子单用组(P<0.01);因子单用组中CNTF组与BDNF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均高于LIF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外源性LIF、CNTF和BDNF均可上调ONe切断后猫ONu的CGRP表达,LIF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和脊髓节段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伤侧DRG内CGRP表达较对照组和对侧明显增强;后根切断后3d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减少,7d、14d时进一步减少;后根切断后3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表达增加,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7d和14d时表达进一步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脊神经后根切断后DRG和脊髓CGRP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oundaboutl(Robo1)对周围神经再生轴突的导向作用.方法:利用坐骨神经压榨和切断后立即缝合模型,将可溶性Robo1-Fc融合蛋白注入到压榨或缝合部位,形成压榨组和缝合组;以人的Fc蛋白注入上述模型形成两对照组.对术后不同时间点行再生纤维半薄切片、图像分析、步态分析.结果:术后21 d两实验组再生纤维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至术后42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21 d,压榨实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明显不及压榨对照组.术后14、21 d,缝合实验组与缝合对照组比较,S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35、42 d明显少于缝合对照组.结论:Robo1可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并参与调控再生轴突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脊髓和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的表达.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1、3、5、7、14、21和28 d c-Met在脊髓和DRG内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5 d DRG c-Met表达开始增加,7~14 d达高峰,之后渐恢复正常;损伤后脊髓前角c-Met免疫阳性产物未见明显变化,但脊髓后角免疫阳性面积5 d表达开始增加,7~14 d达高峰,之后恢复正常.结论 c-Met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猫30只,建立猫动眼神经切断后硅胶管再生室模型,将建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术后再生室内分别给予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生理盐水各15μL(因子浓度为33mg/L),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灰度值的变化。 结果:猫30只,造模失败1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20只。①各组动物对照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生理盐水组手术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对照侧,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各营养因子组术侧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在各营养因子组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明显高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可上调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羊膜包裹的自体神经-变性骨骼肌复合移植物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54只,分别以羊膜包裹的“神经-肌”并联桥(A组)、自体神经 (B组)和变性骨骼肌桥(C组),桥接10 mm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术后行Fast Blue逆行示踪,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和胫前肌湿重、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检测。结果: A和B组脊髓和背根节荧光标记细胞均多于C组; C组再生神经丝排列稀疏、紊乱,而A和B组稠密、整齐;胫前肌湿重、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A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羊膜包裹的自体神经-肌复合移植物能很好地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9.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髓鞘胶质细胞,但传统认为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直到最近利用神经干细胞分化、纯化、培养少突胶质细胞方法的出现,才使人们对其应用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科学在于创新、在于突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方法对指  相似文献   
10.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坐骨神经切断立即缝合后大鼠脊髓和背根节(DRG)内不同时间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NGF组、生理盐水(NS)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缝合,每天给予NGF(400单位/kg腹腔注射),动物分别存活1、3、5、7、14、21、28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背根节内CGRP的表达。结果表明,NGF处理组术侧背根节与脊髓后角内的CGRP表达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NS对照组,平均光密度值相比P<0.05。但各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CGRP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外源性的NGF能明显增加损伤后背根节感觉神经元与损伤侧脊髓后角的CGRP表达,对CGRP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