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在透析期间运动现状和参加运动的意愿情况,探讨影响MHD病人透析期间运动的障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MHD的198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MHD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缺乏锻炼,但运动意愿较高,71.7%的病人愿意参加透析期间运动;影响病人透析过程中运动的主要障碍是运动锻炼知识获得不足,以及缺乏对锻炼的益处和锻炼方法的正确认识;同时病人的文化程度(χ2=13.421,P0.05)以及感知的锻炼益处和障碍(F=31.028,P0.01)均影响透析期间运动的意愿。[结论]MHD病人透析期间运动的整体现状不理想,但MHD病人参加透析期间的运动意愿较高。血液透析护士可针对MHD病人透析期间运动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实施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4种不同膜材料透析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入选,进行前瞻、随机、对照、队列研究。在基线水平所有患者均应用聚砜(PS)膜透析器透析至少3个月,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配入3个不同膜材质透析器组:聚醚砜膜(PES)组、三醋酸纤维素膜(CTA)组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组,观察6个月。透析器无复用,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生物相容性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13、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在不同组之间及分组前(0)、3、6个月透析前后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透析过程中,血补体C3a、C5a水平均先升后降。PMMA组在0个月时透析0 min、15 min、240 min补体C3a为(117.92±35.99)、(183.09±57.02)、(135.20±43.08) μg/L;在3个月时分别为(96.11±30.84)、(141.48±50.70)、(115.38±37.49) μg/L;在6个月时分别为(85.05±17.28)、(146.31±41.07)、(116.69±32.95) μg/L,0个月分别与3个月、6个月间C3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个月时PMMA组透析0 min、15 min、240 min C5a为(60.59±19.07)、(85.30±23.50)、(72.74±28.97) μg/L,PES组透析0 min、15 min、240 min C5a为(74.70±18.70)、(98.85±27.78)、(83.96±27.87) μ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白细胞计数(WBC,×109/L)在透析过程中先降后升。PMMA组WBC 0个月、3个月、6个月的透析0 min为(5.60±1.42)、(6.02±1.36)、(6.45±1.29)(均P < 0.05);15 min为(4.44±0.98)、(2.32±1.11)、(2.20±1.42)(均P < 0.01);0个月、6个月的透析30 min为(5.64±1.22)、(4.74±1.35)(P = 0.026);60 min为(5.97±0.82)、(6.82±1.58)(P = 0.39);240 min为(7.41±1.87)、(8.44±1.61)(P = 0.001);3个月、6个月的透析240 min为(7.53±2.31)、(8.44±1.61)(P = 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4种膜材料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4种不同膜材料、不同通量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贫血治疗的影响.方法 入选60名MHD患者.入选前均应用低通量聚砜膜(Polysulfone,PS)透析器至少3个月.之后患者被随机分配入3个组,分别为高通量聚醚砜膜(high- flux ployethersulfone,PES)透析器组、高通量三醋酸纤维素膜(high-flux cellulose triacetate,CTA)透析器组、低通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low-flux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透析器组.每组20人,观察6个月.在基线期0月及试验开始后每月月末进行随访.记录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情况,并计算红细胞生成刺激素抵抗指数(ESARI),分别进行组间及组内前后比较.结果 ①PES、CTA组Hb水平(g/L)在更换透析器后逐渐升高,其5月、6月与0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MMA组Hb水平更换透析器前后变化不明显.试验第 5、6月PES、CTA组Hb水平较同月的PMMA组升高,即5月PMMA与CTA组;6月PMMA分别与CTA 组和PES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 PMMA组EPO用量(IU)在更换透析器后逐渐升高,0月与6月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ES、CTA组更换透析器前后EPO用量基本不变.3组同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ESARI水平PES、CTA组更换透析器前后变化不明显.PMMA组更换透析器后ESARI水平逐渐升高,5月、6月与0月比较升高显著,P均<0.05.并且试验第5、6月PMMA组ESARI水平明显高于同月的PES组,P均<0.05.结论 高通量PES膜和CTA膜改善MHD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优于低通量PS膜和PMMA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本透析中心6年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变化情况,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预防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措施.方法 检测所有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RNA,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004年155例透析患者中丙型肝炎感染率为10.3%.2009年228例患者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8.8%.2010年300例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7.3%.其中111例患者在我中心透析6年以上,累计透析85100余次,没有新发丙型肝炎感染.显示输血次数和肾移植病史是并发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近6年来我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率呈下降趋势.通过减少输血,严格执行血液透析时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操作规程,能够减少丙型肝炎在透析患者之间的传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intained hemodialysis for 6 years in the hemodialysis center of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and to analyse the risk factor of HCV infection. Methods HCV RNA , the serum virus antibody were detected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ection of hepatitis virus and the dialysis time, blood infusion and hepatic function was analysed.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HCV infection patients was 10.3% ,8.8%, and 7.3% in 2004,2009,2010 respectively. 111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our center for more than 6 years. There was no new HCV infection in these group patients during 6 years. Blood infusion and the history of kidney implanta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The percentage of HCV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as reduced in our dialysis center. Avoidance blood transfusion and infection control of blood purific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are the major ways to prevent transmit HCV in patient with MHD.  相似文献   
5.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监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血流量以及相关临床指标,探讨引起AVF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使用Transonic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超声稀释技术)检测AVF血流量和心输出量。收集血压、血脂、血红蛋白、钙磷、透析充分性(KT/v)等临床指标以及抗凝治疗情况进行相关分析。随访6个月,以发生内瘘血栓为终点事件,分析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19.6%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AVF功能不良。患者分为AVF血栓组和非血栓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均匹配。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发现其血压、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凝血时间、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VF流量在血栓组明显下降(P=0.001)。发生内瘘血栓患者的KT/v较非血栓患者减小(P=0.038)。按照内瘘流量500 mL/min作为阈值分为2组,发现当内瘘流量小于500 mL/min时,半年内内瘘的累计通畅率是65.2%,其发生血栓的风险是内瘘流量较大组的4.5倍。结论AVF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越低,AVF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越大。AVF的血流量减于500 mL/min是发生近期血栓的强预测因素。及时纠正狭窄有利于提高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并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中心血容量(CentralBloodVolumeCBV)变化对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对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的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按照以往的透析记录分为高血压组(HighbloodpressureHBP)、低血压组(Low blood pressureLBP)、正常血压组(Normal blood pressure NBP)。所有患者分别在透析治疗1h和透析3h时采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检测中心血容量(CBV),心输出量(c0),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PVR)。结果对整体分析,C0、CI、CBV下降,平均下降(-12.3±15.8)%、(-18.2±21.0)%、(-0.12±0.16)%,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压变化和外周阻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以低血压组下降较为明显;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O变化呈正相关(,值为0.648,P值〈0.001),与外周阻力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7,和-0.524;P〈0.001和〈0.005);根据CBV变化对20例血压未达标患者101次透析例次中予以逐步评估干体重后,透析过程中及透析结束后患者血压能够维持正常。结论CBV是反应中心血容量的有效指标,透析过程中CBV下降,说明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细胞外液逐渐减少;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0变化呈正相关,与PVR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化呈负相关;不同分组PVR变化的影响因素不确定。我们可以根据患者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透析前后CO、CI、CBV,来指导超滤量,设置合适的干体重,并对于防治血液透析中血压波动过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