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AIMTB和T-SPOT检测方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中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2年9~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HIV感染者的血样标本,使用雷德AIMTB、迪奥T-SPOT和凯杰QFT三种方法进行检测,以QFT作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 AIMTB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4.6%,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72%、76.19%;T-SPOT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7.6%,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3.02%。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与QFT方法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与QFT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可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试验)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应用价值及CD4~+T淋巴细胞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程度。方法选取789例HIV/AIDS患者血标本和痰标本,进行IGRA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789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有42例,其中IG-RA阳性率为50.00%(21/42);HIV/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9.20%(33/113),IGRA阳性率为30.09%(34/113);无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和胸片无肺结核病灶的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1.22%(6/490),IGRA检测阳性率为26.94%(132/490);在CD4~+T淋巴细胞等级计数≥300个/mm~3组、200~300个/mm~3组、100~200个/mm~3组及0~100个/mm~3组中,IGRA阳性率分别为30.58%、20.18%、25.42%、17.02%,IGRA阳性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降低的趋势(χ~2=14.852,P0.05);IGRA结果不确定率分别为5.81%、10.09%、9.32%、20.43%,IGRA结果不确定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增高的趋势(χ~2=30.021,P0.05)。结论 IGRA试验作为HIV/AIDS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但作用非常有限,患者免疫力下降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出现不确定性结果也随着免疫力下降而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本地和外地生源高中新生在入学时和入学一年后的结核感染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于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选择两所示范性寄宿制高中入学的全体新生,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进行入学时结核病筛查,连续观察1年后再次进行TST试验和现场调查。结核感染状态变化用TST试验转阳来表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生源地对学生TST试验转阳的影响。 结果 总共1 877名学生接受TST试验,其中本地生源学生1 482名,外地生源学生395名。在入学时,外地生源学生TST总阳性率(8.6%)低于本地生源(10.7%),非参数秩和检验显示,入学时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高中生TST试验结果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学一年后,外地生源学生有78人TST试验出现转阳情况,估算结核新发感染率为21.0% (95%CI:16.99%~25.53%)。本地生源学生有167人TST试验出现转阳情况,结核新发感染率为11.8%(95%CI:10.15%~13.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本地生源学生,入学一年后外地生源学生的TST试验出现转阳的风险显著增加了1.67倍(95%CI:1.22~2.28)。结论 入学一年后,本地、外地生源结核感染增加,且外地生源的结核新发感染风险明显高于本地生源学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试验)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应用价值及CD4+T淋巴细胞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789例HIV/AIDS患者血标本和痰标本,进行IGRA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789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有42例,其中 IGRA阳性率为50.00%(21/42);HIV/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9.20%(33/113),IGRA阳性率为30.09%(34/113);无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和胸片无肺结核病灶的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1.22%(6/490),IGRA检测阳性率为26.94%(132/490);在CD4+T淋巴细胞等级计数≥300个/mm3组、200~<300个/mm3组、100~<200个/mm3组及0~<100个/mm3组中,IGRA阳性率分别为30.58%、20.18%、25.42%、17.02%,IGRA阳性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降低的趋势(χ2=14.852,P<0.05);IGRA结果不确定率分别为5.81%、10.09%、9.32%、20.43%, IGRA结果不确定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增高的趋势(χ2=30.021,P<0.05)。结论 IGRA试验作为HIV/AIDS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但作用非常有限,患者免疫力下降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出现不确定性结果也随着免疫力下降而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的耐药情况、基因型构成及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为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监测的方法,选取位于广西境内东、西、南、北、中的贵港、百色、崇左、桂林和防城港5个市为监测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个市中的21个县(市、区),纳入于2016—2017年在当地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登记治疗且培养阳性的MTB菌株共1514株,使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进行耐药性检测,最终有51株确定为MDR-MTB菌株。运用熔解曲线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McSpoligotyping)对MDR-MTB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将分型结果与SpolDB4.0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 51株MDR-MTB菌株对EMB、Sm、Ofx和Km的耐药率分别为41.18%(21/51)、31.37%(16/51)、9.80%(5/51)和1.96%(1/51)。北京基因型菌株占56.86%(29/51),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占43.14%(22/51)。对EMB耐药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4株,占66.67%(14/21),非北京基因型7株,占33.33%(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99,P=0.237);对Sm耐药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1株,占68.75%(11/16),非北京基因型5株,占31.25%(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43,P=0.246);对Ofx耐药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9株,占60.00%(9/15),非北京基因型6株,占40.0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85,P=0.770);对Km耐药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株,占100.00%(1/1),非北京基因型0株,占0.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应重视广西MDR-MTB菌株对EMB、Sm、Ofx和Km的耐药情况;MDR-MTB菌株主要为北京基因型;北京和非北京基因型对EMB、Sm、Ofx和Km的耐药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EMB)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结核病的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2019年广西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连续不间断收集的655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2株乙胺丁醇耐药菌株,603株乙胺丁醇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6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54株发生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24%(54/655)。在比例法检测EMB耐药的52株菌株中,21株发生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38%(21/52);603株EMB敏感株中,33株发生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47%(33/603),耐药株中的基因突变率高于敏感株(χ2=77.133,P=0.000)。EMB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符合率为40.38%(21/52),二者检测结果吻合度不高(Kappa值=0.343,P <0.001)。54株发生基因突变的菌株,突变基因为emb A、emb B和emb C,突变形式有20种,其中单位点突变29株,占53.70%(29/54),联合位点突变25株,占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INH)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为耐药结核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广西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库中122株耐INH菌株和530株全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652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127株(19.48%)发生INH耐药基因突变,分别为katG(15.64%,102株)、fabG1(1.69%,11株)、ahpC(1.07%,7株)、kasA(0.61%,4株)和inhA(0.46%,3株)基因突变。INH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符合率为90.03%,比例法药敏检测INH耐药与基因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吻合度不高(Kappa=0.677)。突变类型共有19种,单位点突变占96.85%,联合位点突变占3.15%。突变比率最高的位点为katG315(71.65%),碱基变化以AGC-ACC形式占比最高(12.13%)。katG、ahpC和kasA基因突变比例在INH耐药株中高于敏感株(均P<0.05),INH耐药株和敏感株inhA、fabG1基因突变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基因联合突变特征,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分子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2017—2018年从广西30个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中选取49株耐多药菌株和459株全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结果   耐多药表型与基因联合突变的符合率为71.43%。 单基因突变率和基因联合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均高于全敏感菌株(χ2=5.753,P=0.016; χ2=284.034,P<0.001)。 katG和rpoB的单基因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高于全敏感菌株(χ2=7.524,P=0.006; χ2=4.353,P=0.037)。 katG+rpoB基因联合突变在耐多药菌株中高于全敏感菌株(χ2=279.956,P<0.001)。 在基因联合突变的位点分布中,以katG315+rpoB450和katG315+rpoB445位点突变为主,占40.82%(20/49),2种形式的基因位点联合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均高于全敏感菌株(χ2=144.232,P<0.001; χ2=19.014,P<0.001)。  结论   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基因联合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广西耐多药筛查的重要指标。 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以katG315、rpoB450和rpoB445位点突变为主,基因联合突变以katG+rpoB形式为主。 katG315+rpoB450和katG315+rpoB445位点突变是广西地区耐多药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吡嗪酰胺耐药的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8年广西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中获取31株吡嗪酰胺耐药菌株和624株吡嗪酰胺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吡嗪酰胺基因突变和耐药表型的相关因素。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比例法药敏检测和基因测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6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22株发生了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为pnc A和pan D基因突变,其中pnc A基因突变21株,pan D基因突变1株。31株吡嗪酰胺表型耐药株中,6株发生基因突变,吡嗪酰胺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符合率为19.35%(6/31),二者检测结果吻合度不高(Kappa=0.195)。吡嗪酰胺耐药株基因突变率(19.35%)高于吡嗪酰胺敏感株基因突变率(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51,P<0.01)。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类型有16种,以单位点突变为主,占90.91%(20/22)。突变比例最高的位点为pnc A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