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震区驻军医院在雅安芦山“4·20”地震伤员早期救治经验. 方法 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帐蓬医院,依据《战伤救治规则》基本原则,针对本次地震伤员特点对伤员展开急救拣伤分类、紧急救治、分流、专科处理和后送等. 结果 地震后医院迅速启动重大灾害紧急救援预案,20min后向震心重灾区派出了装备齐全的应急医疗队;在医院展开了帐篷医院.2周内共收治地震伤员181例,现场直接转入伤员68例(37.6%),从经初步救治处理后转入(包括其他医院转院)伤员113例(62.4%);实施手术49台次,其中急诊手术30台次;34例(含14例重度伤员)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至上级医院.所有伤员无一例死亡,手术伤口无一例感染. 结论 军队医院平时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统一有序的指挥、规范的分级救治体系和训练,保证了对地震伤员的高效、高质量规范救治.但在精确的伤势(情)判断方法与标准、完善设备条件、伤员后送标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术与单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年龄较大患者多节段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4月收治36例多节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单纯内固定组和联合椎体成形组,其中单纯内固定组19例采用长节段或多节段后路钉棒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组17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伤椎高度恢复R值、伤椎后凸Cobb角以及患者的VAS疼痛指数、住院费用。结果联合椎体成形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单纯内固定组,术后随访6个月~3年,单纯内固定组患者术后R值、Cobb角与联合椎体成形组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后VSA疼痛指数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未出现异物反应,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未出现腰背部疼痛。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毛志有  朱灏  覃先云  肖伟 《西南军医》2013,15(1):119-119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9岁。因“猎枪击伤致右臀部、右前臂疼痛出血6小时余”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臂丛+腰麻下行急诊右前臂、右臀部清创异物取出术,术后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换药等处理,右前臂伤口基本愈合,右臀部伤口未完全愈合;术后20天在腰麻下行右臀部清创缝合术,术后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术后24小时患者感头痛、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骨科手术中任何坚强的内固定只能使颈椎达到一个即刻稳定状态,只有植骨融合才能达到永久的稳定。我院自2006年9月—2009年9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后路双侧侧块内固定术加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症患者32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安放的位置,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外伤性气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腋中线第六或七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外伤性气胸,能减少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无需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而且不会造成气体的引流不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腰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峡部裂的患者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行峡部断端间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平均为(19.08±2.54)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05±1.73)分。所有患者术后峡部裂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是一种节段性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年轻且无明显椎体滑脱和椎间盘突出的峡部裂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