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患者,男,45岁。右侧胸痛一月,病初胸片示“右侧肋隔角变钝”,予抗痨治疗14天,病情加重。入院前1周,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迅速向上发展,剑突以下各种感觉消失,尿潴留,呼吸困难而入院。病程中无发热。入院查T36.4℃,Bp15/11kPa,神清,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稍抵抗,心肺无异常,胸4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及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脊液:潘氏试验(一),细胞计数25×10/L。糖2.6mmol/L,蛋白3.1g/L,氯离子103.2mmol/L,血白细胞4.23×…  相似文献   
2.
提及"绿色",人们不由联想到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观,它代表着安全、舒适.21世纪,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全国推出主题为"绿色医疗环境,创百姓放心医院"活动,因此国内"绿色医院"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内公立医院成败的关键因素。方法从多方面分析公立医院的成败因素。结果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强烈的政策领悟力和灵敏的市场嗅觉,差异化优势的巩固与构建以及应急公关处理能力的增强是决定公立医院成败的关键因素。结论公立医院只有拥有这些因素,才能在医疗市场转型期实现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比介绍了某眼科医院传统门诊流程以及基于“互联网+”的门诊新流程,指出了信息化建设主体应由医疗机构转向服务企业,医疗数据安全性要凸显,门诊管理思路需要调整与转变,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需要过程等流程管理要点。指出,基于“互联网+”的医院门诊流程可实现门诊诊疗流程的智能化、高效化、便利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抑郁(depression)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重度抑郁者占10%~25%,轻度抑郁者占10%~40%[1].症状在脑卒中后第3个月最为常见,且在随后1年中患病率无下降.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有不利影响,易损害注意力、学习能力及记忆功能.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的愈后有密切关系,如不给予及时治疗,抑郁症状至少持续7~8月,给患者的康复训练带来困难.目前,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作为治疗学单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梗死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1例妊高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11例患者分别于分娩前后出现以偏瘫为主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部CT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梗死,预后良好。结论 妊高征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妊高征合并脑梗死患者应及时处理,未出现脑梗死应给予临床监测或预防性治疗,以避免神经功能产生永久性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常规治疗、心理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心理治疗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这4种不同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A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组(B组)、心理治疗组(C组)和心理治疗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组(D组),分别于治疗前、后用Zung量表(SDS)进行抑郁程度评定和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进行肌力评定。结果 在治疗8周后,各种抗抑郁治疗对抑郁有明显的改善,其中以D组最为明显;但各组肌力改善均直至第12周才有统计学意义,且亦以D组最为显著。结论 心理治疗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地塞米松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36岁。既往均有类似发作史。低钾型78例(测血清钾在1.92~3.00mmol/L之间71例,其中心电图检查提示低钾者占65例,心电图未提示低钾者6例;测血清钾正常,但心电图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的疗效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20例初次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球后注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0例,分别采用甲钴胺球后注射和常规静脉用药治疗。分别在用药前及每个疗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眼睑裂、第一斜视角、眼周疼痛、复视和眼球运动等指标。结果:在第一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上睑下垂(U=3.99)、眼周疼痛(U=12.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二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斜视角(U=13.70)、眼球运动(U=18.02)及复视程度(U=14.8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球后注射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大型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任务繁重。通过应用项目管理技术确定项目描述表、组织工作分解结构、责任分配矩阵、项目进展甘特图来明晰责任,合理管控,探讨适用性及应用效果,为医院大型学术会议的组织筹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