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于2016年3~6月期间探讨靶向抑制CPEB4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以及放射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RNAi技术构建慢病毒载体靶向抑制CPEB4基因的干扰序列;采用CCK-8法绘制CNE-2-shCPEB4、5-8F-shCPEB4、CNE-2及5-8F的生长曲线(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法检测CNE-2-shCPEB4、5-8F-shCPEB4迁移能力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NE-2-shCPEB4、5-8F-shCPEB4凋亡率的改变;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NE-2-shCPEB4、5-8F-shCPEB4、CNE-2及5-8F细胞的放射敏感度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NE-2-shCPEB4,5-8F-shCPEB4、CNE-2及5-8F细胞EMT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结果 CNE-2-shCPEB4、5-8F-shCPEB4分别与CNE-2及5-8F对照,增殖速度以及迁移能力减弱;凋亡率无明显改变,放射敏感度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了CPEB4靶向抑制后EMT表型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结果提示E-cadherin表达上调,slug、snail以及vimentin的表达下调相关,推测靶向抑制CPEB4后鼻咽癌放射敏感度增强可能与EMT相关蛋白及因子的表达改变相关。结论 靶向抑制CPEB4蛋白表达后,鼻咽癌细胞系的增殖能力、体外迁移能力显著减弱,放射敏感度明显增强,其机制可能与CPEB4抑制EMT表型相关,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可能与抑制E-cadherin表达的转录因子slug、snail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NSCLC脑转移的生存分析,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NSCLC脑转移全脑放疗患者,并对影响脑转移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存活患者中位随访19.0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8.7个月,1年生存率37.1%,2年生存率15.5%。影响NSCLC脑转移生存的单因素分析:肺癌初治时分期I+Ⅱ、ⅢA、ⅢB和Ⅳ期3年生存率(0S)明显不同,分别为44.4%、23.1%、13.6和8.4%(P=0.007)。女性、KPS在70分以上、胸内原发肿瘤控制和合并靶向治疗提示脑转移后生存时间长。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1.4vs6.6个月P=0.008;9.9vs6.2个月P=0.002;16.2vs6.8个月P=0.000;3.6vs6.8个月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脑转移时无症状、合并靶向治疗和胸内病变稳定是影响NSCLC脑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胸内肿瘤控制稳定是最强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RR值2.93095%CIlI964~4.371)。结论对于NSCLC脑转移患者,性别、KPS评分、合并靶向治疗和胸内病变稳定是影响NSCLC脑转移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脑转移时无症状、合并靶向治疗和胸内病变稳定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凝血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2010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1例脓毒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实热证(14例)、肝胆湿热证(57例)、瘀血内阻证(53例)、腑气不通证(13例)、痰热壅肺证(57例)、阴虚内热证(6例)、脱证(4例);在入院后第1、4、7天进行凝血指标检测,进行凝血指标变化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第1、4、7天的中医证候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中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INR(国际标准化率)、PLT(血小板)与中医证候均无相关性(P0.05),D-二聚体与瘀血内阻证有显著相关性(P=0,021),且呈正相关(r=0.218),D-二聚体越高者有瘀血内阻证的可能性越大。结论: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中D-二聚体与中医瘀血内阻证显著相关,临床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进行相应中医辨证,给予活血化瘀治疗。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发,位于男性肿瘤发病率的前二位,死亡率位于首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业化加速,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前列腺癌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而普通放疗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大。如何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是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肿瘤SUVmax、SULmax、MTV、TLG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116例DLBC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均有完整的临床随访数据。分析PET-CT代谢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UVmax、SULmax与DLBCL患者年龄、分期、Hans分型、结外病变个数及Ki-67间无相关性(P均>0.05)。取SUVmax、SULmax、MTV、TLG中位数(分别为18.64、17.65、22.74、221.84)为界值,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 分期、结外病变个数、Hans分型、 SULmax是患者 PFS 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 分期、结外病变个数、Hans分型是患者 PFS 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治疗前PET-CT定量参数对DLBCL患者预后预测意义不明确,目前还不能通过其来判断预后或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褚俊峰 《淮海医药》2005,23(6):431-433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加同步胸部超分割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998年10月~2002年5月,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加同步超分割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病人29例。化疗为放射治疗开始的前5d和放射治疗结束的前5d,分别应用HCPT10mg NS250ml静点,每天1次,连用5天;胸部放射治疗方法为1.2GY/次,每天2次,总量为62.4~64.8GY/52~54次/36~38d。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近期疗效,有效率(CR PR)为86.2%(25/29),其中CR率为24.1%(8/29),PR率为62.1%(18/29),稳定10.3%(3/29),进展3.5%(1/29)。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为74.1%,2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49%。毒副反应放射性食道炎(RTOG/EORTG)度为17.2%(5/29),度为65.5%(19/29),度为13.8%(4/29),度为3.5%(1/29);白细胞下降(WHO)度为51.7%(15/29), Ⅱ度为6.9%(2/29);血小板下降(WHO)度为13.8%(4/29)。结论小剂量羟基喜树碱加同步超分割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病人,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病人完全可以耐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褚俊峰 《淮海医药》2011,29(5):411-413
目的 观察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长期疗效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3月,120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接受3DCRT,1.8~2.0 Gy/次/d,1次/d,5次/周,全组处方剂量55~70 Gy,中位剂量64 Gy.观察其近期疗效、急性副反应及1、3、5年局部控制率、生...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发,位于男性肿瘤发病率的前二位,死亡率位于首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业化加速,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前列腺癌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而普通放疗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大。如何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是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6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63的表达情况。分析p6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及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OS)的影响。结果 6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1例(47%)p63高表达,35例(53%)低表达。p63与癌周结节有关(P=0.021)。p63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OS分别是49%和74%(P<0.001),5年PFS两组分别是44%和71%(P<0.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63的表达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3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63与癌周结节呈负相关,与OS和PFS呈正相关,p63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全球范围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表现、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1-2]。利妥昔单抗联合经典的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组成的R-CHOP方案较单独化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仍有30%的DLBCL经R-CHOP方案治疗后表现原发或继发耐药而导致疾病复发进展,因此,识别不良预后人群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是临床上的重大挑战[3-4]。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DA-EPOCH-R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依托泊苷+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在一线治疗DLBCL尤其是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中显示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