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是女性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 ,但效果均不甚理想。我院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0年 12月底使用微波手术治疗尖锐湿疣 2 0例 ,疗效满意 ,现将随访的1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8例均经临床和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 ,年龄 17岁~ 35岁 ,病程 7天~ 4个月 ,妊娠期 2例 ,伴其他STD(性传播疾病 )感染者 6例 ,无明显传染源者 14例 ,局部药物治疗者 5例 ,激光治疗后复发 8例。1.2 临床症状  (1)不洁性交史。 (2 )阴道分泌物呈脓性 ,腥臭。 (3)外阴、肛周有痛痒感。 (4)外阴、阴道、宫…  相似文献   
2.
裴红霞  朱焰 《安徽医药》2009,13(8):934-935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神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检测LP(a)的水平,观察LP(a)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死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种亚型中,大、中面积的脑梗死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腔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前后循环亚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后循环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和脑部大、中动脉梗死相关,和腔隙性梗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hs-CRP浓度较治疗前有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更显著;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个颅内破裂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进行栓塞.[结果]致密填塞13例,疏松填塞9例,均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创伤小,疗效理想的方法,对于宽颈型动脉瘤予球囊辅助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效果,从而为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奠定基础。方法:对照组(63例)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提高了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Cbfα1、PPARγ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塑料包埋椎骨组织,通过Goldner′s Massion Triehrome染色,通过骨量测量,分析骨密度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椎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组成骨细胞中Cbfα1、PPARγ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三组中的差异及其与骨计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成骨细胞中Cbfα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负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正相关;基质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正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负相关。结论Cbfα1、PPARγ蛋白具有使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导致成骨细胞生成减少,脂肪细胞生成增多,骨吸收增强,骨量丢失增加,这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病的又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45例和手术夹闭33例的疗效。结果介入栓塞45例46枚动脉瘤中44枚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2枚行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后恢复良好者36例,轻残6例,重残0例,死亡3例;手术33例42枚动脉瘤40枚行单个动脉瘤夹夹闭,2枚行两个动脉瘤夹夹闭,术后恢复良好者12例,轻残15例,重残1例,死亡5例。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介入栓塞较手术治疗创伤小,见效快,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低,但费用相对昂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两种方法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湘潭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开颅夹闭术治疗的45例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36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术后死亡率、恢复优良率、复发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开颅组术后动脉瘤复发率低于介入组,分别为2 2%和19.4%,开颅组和介入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6±0.9天及11±0.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9%和8.3%、31.1%和36.1%、2.2%和5.6%,死亡率分别为2.2%和2.8%,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2.2%和83.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无明显优劣之分,可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总结26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所选病例均经脑血管造影确诊,围手术期及长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经股动脉插管,置入自膨式支架对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进行治疗。结果:2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3例出现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1例术中出现微栓子脱落轻度卒中,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2例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经积极处理未出现永久并发症,所有病例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影像学上颈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改善,脑组织血管染色好转;随访5-18个月,未发生明显脑缺血症状,无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病例。结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适应证的选择和术后的处理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及脑保护装置的使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