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膜式血浆分离器行血浆置换(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为TTP并接受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住院患者9例,观察PE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8例患者存活(5例完全缓解、3例好转),1例患者(原发性TTP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PE 1次后死亡.PE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升高(P<0.01);乳酸脱氢酶(LDH)、间接胆红素(IBIL)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 膜式血浆分离器行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TTP患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MH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比例及不良预后风险高于一般人群,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并预防再次感染事件的发生是肾病内科与感染病科医师联合治疗理念的体现.为HCV感染治愈患者设置血液透析缓冲区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索MHD合并HCV感染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HCV区10例长期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成规范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12周或24周后监测血清HCV-RNA为阴性,视为达到HCV治愈标准.湘雅医院肾病内科于2017年4月在血液净化中心设置缓冲区,安排HCV感染已治愈的患者由HCV区转入缓冲区继续透析,转区后监测这类患者血清HCV-RNA、抗HCV抗体水平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并随访观察HCV治愈后再次感染的情况.结果:10例HCV感染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最终均治愈,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未见显著变化,转区后经27.5(17.5,39.0)个月随访,患者HCV-RNA持续阴性,抗HCV抗体持续阳性.结论:采用直接抗病毒治疗MHD合并HCV感染患者安全、有效,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及HCV转阴患者缓冲区透析是HCV患者在MHD期间新型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肾脏损害一直被认为是少见的,但近期一些研究表明其流行率存在较大差异,报道的流行率在0.03%~67%之间,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确定pSS肾损害的流行率。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2002年1月至2019年5月关于pSS肾损害的文献。将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课联合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形式对问诊及病历书写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临床五年制本科内科见习生6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TSP)教学,实验组采用微课联合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TSP)形式教学。比较两组学生OSCE考试中问诊、病历书写成绩及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有无差异,同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问诊、病历书写及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学生对微课联合TSP教学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TSP组(P <0.05),教师对两种教学法均满意。结论 微课联合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TSP)形式能提高内科学临床见习生问诊及病历书写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睡眠不仅仅是生理学上的静止,而且是一种复杂、规律、循环、可逆的重要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维持腹膜透析患者的骨代谢指标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探讨腹膜透析时间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疾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影响.方法 以60例腹膜透析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腹膜透析患者分为A组(腹膜透析时间<24个月)和B组(腹膜透析时间≥24个月),比较各组间骨代谢指标,如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l vitamin D3,25 (OH) D3]、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和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腹膜透析组的血磷升高,血钙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40±0.29mmol/L vs 1.75±0.57mmol/L;Ca 2.33±0.19mmol/L 2.02±0.2mmol/L,P<0.叭),iPTH,25 (OH) D3,BALP具有显著性差异[iPTH 436.41±368.28pg/mL vs 53.31±23.71pg/mL;25(OH)D3199.28±139.52ng/mL vs 36.04±14.17ng/mL;BALP80.24±39.41ng/mL vs 173.76±52.38ng/mL,P<0.01].腹膜透析患者一项或多项骨代谢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的血钙降低,血磷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与B组的血钙、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的iPTH显著升高(53.31±23.71pg/mL vs 596.57±449.91 pg/mL & 276.25±148.23pg/mL,P<0.05);25(OH)D3显著减低[173.76±52.38ng/mL vs 58.99±25.79ng/mL & 101.48±39.67ng/mL,P<0.05],A组BALP明显减低(36.04±14.18ng/mL vs 264.58±114.24ng/mL);与A组相比,B组的iPTH升高,25(OH)D3降低,BALP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ALP:133.97±133.90ng/mL vs 264.58±114.24ng/mL,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矿物质骨代谢异常.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增加,骨转化类型可能会发生变化,由于常规行骨活检较困难,需动态的检测患者的骨代谢血清学指标来辅助判断骨转化类型.腹膜透析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的治疗方案需根据骨转化类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5—2017 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 10 例。其中,男性 8 例,女性 2 例 ; 平均年龄(57±18)岁。结果??10 例患者共行 18 次胆红素吸附治疗,其中显效 1 例,有效 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80%。治疗后胆红素降低( P <0.05) , 对转氨酶、肌酐、尿素、尿酸的清除无作用( P >0.05) , 对白蛋白、血常规、凝血常规、 E7A 无影响 ( P >0.05) 。结论??胆红素吸附在治疗以血清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若合并有自发性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危重患者, 则应联合多种人工肝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护理人员和患者关于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状况和影响因素的不同看法。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状况调查表(患者卷和护士卷)分别对397例患者(内科254例,外科143例)和101位夜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397例患者中,45.6%的住院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护理别的患者发出的声响、夜间治疗护理、电话铃声、空调发出的声音、护士交谈声、治疗仪器发出的声音、护士脚步声是干扰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的环境因素;疾病本身带来的不适、夜间起来上厕所、药物的夜间服用是生理及病理生理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病情的担心、情绪厌烦、想念亲人、难以自控等心理因素导致患者难以入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的因素包括对病情的担心、疾病本身带来的不舒适、夜间起来上厕所和护士的脚步声等。91.1%的护士能够意识到大部分住院患者的夜间睡眠状况较正常人差;患者和护士认为睡眠影响因素的排序在总体上比较一致,但在各自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仍有较多项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部分住院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应从患者角度出发,系统了解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采取个体化护理对策,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张雷  袁琼婧 《现代护理》2006,12(25):2380-2382
睡眠不仅仅是生理学上的静止,而且是一种复杂、规律、循环、可逆的重要的生理现象。目前,人们对睡眠的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睡眠周期开始于非快动眼运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终止于快动眼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这个周期通常持续90min,并且每晚重复4~5次。正常人平均每天需要7.25h的睡眠,而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的睡眠则更多,睡眠模式也会发生变化,更加容易发生睡眠剥夺。所谓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是指由各种原因如药物作用、慢性疾病、睡眠失常、生活压力等引起的睡眠缺失及情绪、学习、记忆、免疫功能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大部分住院病人睡眠不足,同时病情严重的病人不但更容易处于浅睡眠阶段,而且其深睡眠阶段(对体力有更多恢复作用的睡眠阶段)是减少的。严重的睡眠剥夺加上身体状况的改变不仅可以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还可以导致精神方面的改变,如易怒、孤僻、具有攻击性、注意力分散等。长久的睡眠剥夺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关于住院病人睡眠剥夺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的研究已经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现将这方面有关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试图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学术沙龙来解决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结果发现,学生对该教学活动的整体满意度达71.43%;该教学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启发临床诊疗思维、提高科研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前期宣传、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学术沙龙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及科研能力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