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提高对生物药品导致骨髓坏死的认识,并探讨骨髓坏死的原发病、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对病例特点进行分析,讨论骨髓坏死与原发疾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关系。结果骨髓坏死可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不同阶段,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出现骨髓坏死,常与粒细胞缺乏期G-CSF半衰期较正常情况下延长,刺激骨髓内细胞增生,加重微循环障碍,致骨髓缺血缺氧有关。结论急性白血病缓解状态下,由药物导致的骨髓坏死如诊断及时准确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取其骨髓血2ml,以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其后对确诊患者予以我院临床常规治疗,且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3年康复随访,统计所有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不同染色体核型、不同亚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预后相关性。结果 入选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得知,其染色体核型异常例数为26例,其中13例为单纯数目异常,7例为单纯结构异常,6例为复杂核型;异常染色体主要为-7、7q-、5q-、+8、add (1)、-17、i(17q)、del(13q)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同亚型中,RAEB-Ⅰ、RAEB-Ⅱ型异常率最高,分别为81.82%、66.67%,RA、RARS型异常率最低,分别为22.22%、20.00%;随访3年内,49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共死亡21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16例;死亡21例患者中,RA死亡1例,RARS死亡2例,RAMD死亡3例,RAEB-Ⅰ死亡7例,RAEB-Ⅱ死亡8例;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得知,染色体异常、RAEB-Ⅰ、RAEB-Ⅱ型患者中位生存期较低。结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较短,临床需予以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海拉明注射液静脉注射的安全性,及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不同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将血液科输血应用苯海拉明注射液的住院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小板≤20×10^9/L应用苯海拉明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血小板〉20×10^9/L应用苯海拉明注射液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海拉明注射液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静脉注射同样安全有效,更适宜于血小板明显减少不宜肌肉注射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河南地区1 18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群体特征,统计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送检至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的确诊或疑诊为MPN的病例,根据其临床信息、骨髓细胞形态特征、骨髓血细胞免疫表型、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等,结合WHO诊断标准对病例分型,针对确诊为MPN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PN男560例(47.3%)、女622例(52.7%),50~79岁的患者占比76.5%。分别有28.2%、43.2%、16.2%和12.3%的病例确诊为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和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对比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检出率,前者在4种亚型中为80.5%~92.4%,后者为10.6%~78.4%,活检结果可提示疾病分期。JAK2、CALR和MPL突变分别在2~3种Ph阴性的MPN亚型中检出,少数患者携带2种驱动突变;BCR-ABL融合仅在CML中检出,检出率100%,与核型异常结果基本一致。下一代测序(NGS)检出除常见驱动突变之外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脂血症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7例,应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口服;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对照组35例,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所有患者均连续服药2个月。治疗前后常规检测血脂及肝肾功能。结果 2组患者用药前后做自身对照,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浆TC、HDL-C、TG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肝肾功能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甲氧氯普安注射液静脉注射的安全性,及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将血液科103例因化疗引起呕吐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均≤20×10^9L。给予盐酸甲氧氯普安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血小板均〉20×10^9/L予盐酸甲氧氯普安注射液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甲氧氯普安注射液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静脉注射同样安全有效,更适宜于血小板严重减低不适宜肌肉注射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袁小庚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4):277-279,285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02~2017-04收治的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入组后均取其骨髓血2mL,以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其后对确诊病人予以我院临床常规治疗,且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3年康复随访,统计所有病人预后情况,分析不同染色体核型、不同亚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预后相关性。结果:入选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得知,其染色体核型异常例数为26例,其中13例为单纯数目异常,7例为单纯结构异常,6例为复杂核型;异常染色体主要为-7、7q-、5q-、+8、add (1)、-17、i(17q)、del(13q)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同亚型中,RAEB-Ⅰ、RAEB-Ⅱ型异常率最高,分别为81.82%、66.67%,RA、RARS型异常率最低,分别为22.22%、20.00%;随访3年内,49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病人共死亡21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16例;死亡21例病人中,RA死亡1例,RARS死亡2例,RAMD死亡3例,RAEB-Ⅰ死亡7例,RAEB-Ⅱ死亡8例;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得知,染色体异常、RAEB-Ⅰ、RAEB-Ⅱ型病人中位生存期较低。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人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较短,临床需予以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取代骨髓移植的趋势.移植后造血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与质量,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造血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不能直接对造血干细胞定量,只能用相关间接指标预测造血重建.预示造血重建的主要指标有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计数、CD34+细胞计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测定[1-2].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形态特征, 探讨该特征和骨髓中瘤细胞数量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26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确诊为DLBCL且骨髓涂片形态学资料完整者79例。筛选本院同期30例未侵犯骨髓的初诊DLBCL患者作为对照, 年龄58(30, 82)岁。采用涂片法、活检法、流式细胞术等对患者的骨髓进行检测, 比较3种方法对于骨髓中DLBCL的检出率, 研究涂片中DLBCL形态特征与患者临床特征、流式细胞术参数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骨髓涂片中检出DLBCL及其数量在预后中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髓涂片是否检出DLBCL细胞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结外受累器官数的相关性,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LBCL及其数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初诊侵犯骨髓时, DLBCL细胞在骨髓活检、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86%(87/1 790)、5.14%(92/1 790)和9.27%(166/1 790)。(2)初诊DLBCL骨髓涂片形态特征为:多见胞体≥2倍体积的淋巴细胞, 形态各异、圆形或类圆形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