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85例,术前应用超声显像检测卵巢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做对照。结果:本组185例患者共195个肿瘤,超声表现为囊性6个(6/195),占3%;囊实性141个(141/195),占72.3%;实性48个(48/195),占24.7%;血管分布特点为在肿瘤隔或实质成分的内部呈多血管弥漫分布,以束状、树枝状或彩球状血管网为主,实质中心部出现2~3级杂乱血流;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7%。结论:超声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育龄妇女妇检时应常规进行卵巢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宫颈鳞癌组织中核因子-κBp65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佳  袁吟迅  陈柏坤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3):142-143,160
目的 探讨NF-κBp65和p53蛋白在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检测38例宫颈鳞癌组织、21例CIN组织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p65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NF-κBp65和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NF-κBp65和p53蛋白在宫颈鳞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医疗风险研究侧重于风险控制,从结果上探讨如何化解风险多为就事论事,研究缺乏系统性,深度不够;对医疗风险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建议:应加强国内医疗风险研究的系统性;规范对医疗风险含义的认识;积极开展医疗风险的预警、监测与评估以及实践性探索,为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提供证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β1 (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β1,TRβ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技术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40例无癌胃黏膜组织中TRβ1和β-catenin蛋白、mRNA的表达,分析两者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无癌胃黏膜组织中TR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25% (13/80)、80.00%(32/40);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50% (50/80)、0(0/40).TRβ1 mRNA在无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组织(P<0.01),β-catenin mRNA则相反(P<0.01),且两者的表达量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R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减少,β-catenin则增加;两者mRNA表达量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TRβ1和β-catenin有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细胞角蛋白(CK)19、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H)在甲状腺结节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甲状腺癌(56例乳头状癌,6例滤泡癌)、12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0例桥本甲状腺炎中CK19和CKH的表达。结果CK19和CKH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9.3%,与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14.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和CKH在滤泡型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CKH检测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89.3%,85.7%、100%,93.8%、87.8%;CK19的敏感性高,而CKH的特异性高。结论CK19和CKH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与滤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而且CK19、CKH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ITP时脾脏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52例ITP脾脏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CD4、CD8、CD20、CD41、CD43、CD45Ro、CD68、P53和PCNA在ITP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男女之比为0.18∶1,男性平均年龄26.75岁,女性平均年龄34.18岁。急性型之脾脏大小与质量正常;慢性型脾脏呈轻度肿大。主要组织学改变是白髓滤泡反应性增生,生发中心扩大,滤泡周边带增宽,中央动脉壁增厚、纤维化,微血管增生。CD8+细胞多于CD4+T淋巴细胞;含血小板抗原的CD41+和CD43+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生发中心,PCNA+淋巴细胞在红、白髓中均呈弥漫而密集分布;CD68+组织细胞数量较正常增多,T、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呈增殖现象。结论T细胞亚群与免疫细胞的平衡紊乱是ITP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ITP时脾脏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36例ITP脾脏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CD4、CD8、CD20、CD41、CIM3、CD45Ro、CD68、P53和PCNA在ITP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本组男女之比为0.19:1,男性平均年龄24.5岁,女性平均年龄32.6岁.脾脏呈轻度肿大.主要组织学改变是白髓滤泡反应性增生,生发中心扩大,滤泡周边带增宽,中央动脉壁增厚、纤维化,微血管增生.CD8 细胞多于CD4 T淋巴细胞;含血小板抗原的CD41 和CD43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生发中心PCNA( )淋巴细胞在红、白髓中均呈弥漫而密集分布;CD68 组织细胞数量较正常增多.T、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呈增生现象.结论 ITP脾CD8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CD4 淋巴细胞和T、B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现象提示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功能异常.DEX治疗ITP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ITP时脾脏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36例ITP脾脏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CD4、CD8、CD20、CD41、CD43、CD45Ro、CD68、P53和PCNA在ITP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男女之比为0.19:1,男性平均年龄24.5岁,女性平均年龄32.6岁。脾脏呈轻度肿大。主要组织学改变是白髓滤泡反应性增生,生发中心扩大,滤泡周边带增宽,中央动脉壁增厚、纤维化,微血管增生。CD8^+细胞多于CD4^+T淋巴细胞;含血小板抗原的CD41^+和CD43^+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生发中心;PCNA^+淋巴细胞在红、白髓中均呈弥漫而密集分布;CD68^+组织细胞数量较正常增多,T、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呈增殖现象。结论ITP脾CD8^+淋巴细胞明显高于CD4^+淋巴细胞和T、B淋巴细胞及组织增生现象提示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功能异常。DEX治疗ITP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