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lar gla-ucoma(NVG)又名血管机能不全性青光眼,以虹膜表面有许多新生血管、眼压升高为特征,它对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及手术治疗均不敏感,故临床工作中颇感棘手。过去常因失明后仍伴有剧烈眼痛、头痛而摘除眼球,近年来对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有进一步认识,故其预后已有所改善。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980~1989年间,我院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例,均为单眼,右眼9只,左眼8只,其中男10人,女7人,年龄23~75岁,平均51岁。入院视力:无光感~0.06,其中光感以下15眼(占88%)。眼压3.26~12.4kPa,平均7.714kPa。处理方法:前房穿刺、滤过手术、球后无水醇注射及视神经剪断各1例,睫状体透热10例,眼球摘除3例。  相似文献   
2.
兔后巩膜加固术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后巩膜加固术对眼球发育、眼底形态和眼底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出生15~20天白兔19只,一眼行后巩膜加固术,另一眼做自身对照眼,对比眼轴长度、角膜直径和眼底形态。术后三个月,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并与22只正常兔对比。结果:实验组与自身对照组比较,眼轴长度、角膜直径、眼底形态均无差异。荧光造影,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视网膜动脉充盈快。其余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对眼球发育、眼底形态和脉络膜循环无明显影响。此手术可改善兔的视网膜循环  相似文献   
3.
眼外伤中的眼内异物存留所致误诊在眼科文献中报道较多。回顾我院1992年8月~1995年7月收治的眼球穿孔伤118例,共121眼合并眼内异物52眼,其中漏误诊9眼,就此作一分析。1!符床资料1.1一般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4~门岁,农民4例,工人3例,军人2例。l倒无明确外伤史.2例雷管  相似文献   
4.
自Nettleship(1884)首次报告了视神经炎(ON)的临床特征以来,它已成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为了有效地治疗ON,努力寻找其病源。为同一目的,我们对1980年—1990年间我科收治的108例ON患者做一临床分析,着重探讨引起ON 的不同病因,力求从临床角度对ON 病因有进一步认识。临床资料ON 患者共108例,184眼,双眼76例(占70.4%),单眼32例(占29.6%)(右眼12、左眼20)。男性69(占63.9%),女性39(占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高度近视(HM)61例122眼,以眼底大体形态结合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将HM分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萎缩三期。在第三期内又将弥漫性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分为A型、斑块状脉络膜全层萎缩分为B型。临床常规检查,Ⅰ到Ⅲ期,患者的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弧盘比值、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等项均逐渐升高或加重。视觉电生理检查亦有相应改变,且早于眼底改变。  相似文献   
6.
涡状静脉位置异常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涡状静脉位置异常一例袁南菱,王超英患者女,54岁,因双眼视力差多年,于1992年4月23日来我种就诊。眼部情况,视力:右眼0.02,-15.00DS=0.5;左眼0.03,-15.00DS=0.4。双眼外眼及屈光间质正常,眼底视盘边界清,颞侧弧形斑,...  相似文献   
7.
采用B型超声波观察,研究了54例108只高度近视眼后巩膜的形态,根据后巩膜形态的改变,将其分为;均匀型(43.52%)、球型(44.44%)、平底型(1.85%)、圆锥型(8.33%)和双峰型(1.85%)。各型葡萄肿在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这表明后巩膜葡萄肿各型之间是逐渐进展的,其严重程度也是逐型增加的。作者还对B型超声波观察后巩膜形态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7-199)  相似文献   
8.
球内异物延误诊治一例石家庄市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田毅霄,袁南菱病例男,28岁。雷管炸伤右眼2小时于1995年1月4日人院。视力:右:指数/20cm,角膜中央有一尖端朝向鼻侧的瓣状伤口,长约3cm,虹膜9点位有一斜形全层裂口,长约2...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EOG和ERG的联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高度近视眼的视觉电生理特征及其与眼底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国际标准方法记录双眼ERG最大反应和自然瞳孔条件下的EOG。结果:高度近视组与对照组比较,除b波峰时值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异常。高度近视组在眼底尚未出现改变的Ⅰ期,其EOG和ERG就已出现异常,随病变加重,其指标的异常也更加明显。高度近视眼组各期、型间,EOG和ERG某些指标也有明显的差异,但高度近视组EOG与ERG各项指标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高度近视眼功能上的损害早于眼底的改变,这种损害是多层次同时发生的,对高度近视眼应联合使用多种视觉电生理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脉络膜血管瘤较为罕见,临床分为弥漫型和孤立型,后者早期并发视网膜脱离,易拟诊视网膜脱离而误诊误治。现报告将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误诊为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一例。病例:男性,44岁。于1988年6月左眼被擦伤,当地医院检查视力:左0.9,右1.5。以后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伴眼前黑影。伤后2年半左眼视力降到0.1。此期间多次在外院检查,考虑为“玻璃体混浊或屈光不正”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1991年1月外院诊断“左眼视网膜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