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PGI/PGⅡ比值以及血清促胃液素水平的表达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关系及意义。E3-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在知情同意前提下行智能染色内镜(i-Scan)检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138例,内镜下收集黏膜活检标本,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CAG及非CAG组;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G水平,并计算PGI/PGⅡ比值;酶联免疫法测定促胃液素水平;采用“C呼吸试验和病理组织检查2种方法联合判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结果]CAG组与非CAG组相比,血清PGI水平降低、促胃液素值明显下降(均P%0.05),PGI/PGⅡ比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萎缩部位的CAG其PGI及促胃液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窦萎缩者的PGI高于其他部位(P〈O.05),胃体萎缩的促胃液素水平高于其他部位(P〈O.05)。[结论]检测血清PG及PGI/PGⅡ比值和促胃液素水平,可以应用于CAG的临床筛查,根据有无异常,再行胃镜检查有助于提高CAG的检出率。Hp感染可以影响CAGPG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癌抗原(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栓测肝硬化患者上述两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9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26例,酒精性肝硬化19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3例,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做肝功能指标、CA19-9、AFP检测并进行对照.结果:病例组血清CA19-9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血清CA19-9与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胆汁酸、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存在正相关性(P<0.05).与血清白蛋白存在负相关性(P<0.05),与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及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P>0.05);病例组血清AFP水平与ALT、AST、ALP以及DBII存在正相关性(P<0.05).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除外恶性肿瘤和肝外胆道梗阻的前提下,胆汁淤积及肝细胞受损可能是造成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和AFP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低蛋白血症可能是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 MBV)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HBV携带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约有HBV携带者1.3亿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炎(CHB),其中70%的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1].卫生部2008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乙型肝炎发病总数居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二位,其死亡总数居第四位,与2007年同期比较,乙型肝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消除HBV,减少和防止肝脏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存活时间.现有抗HBV药物很少能对ccc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有降解作用,即使DNA链合成终止,病毒仍能以cccDNA为模板,转录mRNA并继而翻译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以及PG Ⅰ/PGⅡ比值作为第一步筛查手段,联合智能染色内镜(i-Scan)筛查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随机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发现异常者,即行i-Scan检查,可疑病灶应用i-Scan引导的“靶向活检”,依据病理结果明确病变性质.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将受检者分为7组:胃溃疡组29例,慢性萎缩胃炎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88例,早期胃癌组8例,进展期胃癌组22例,胃手术组19例,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根据文献报道的胃良性病变的PG Ⅰ、PG Ⅰ/PGⅡ比值参考值范围,比较各组PG Ⅰ、PG Ⅰ/PGⅡ的变化.[结果]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 Ⅰ及PGⅡ比对照组升高,PG Ⅰ/PGⅡ比值降低(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较对照组PG Ⅰ下降,PG Ⅰ/PGⅡ比值降低.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比值较对照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均显著降低(P<0.05),早期胃癌组与进展期胃癌组相比PG Ⅰ及PG Ⅰ/PGⅡ比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手术组PGⅠ值较对照组降低,PG Ⅰ/PGⅡ值降低(P<0.05).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PG Ⅰ <60μg/L和PG Ⅰ/PGⅡ比值≤6患者出现概率增高(P<0.05).[结论]血清PG Ⅰ、PGⅡ值及比值下降与胃癌早期发生密切相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G可作为人群胃癌的普查手段,无创,简便;胃蛋白酶原联合i Scan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更多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有效、安全方法,实现病人康复。方法: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和中医经络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现代电疗技术,选择一组穴位,应用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消化不良症状,分组观察疗效,结果:见效快,总体疗效与莫沙比利没有显著性差异,联合莫沙比利可以增强疗效。结论:本方法有效,安全,操作简单,无副作用。联名促动力剂药物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 h食管pH值监测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中(尤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4月~2004年5月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103例临床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两组,无症状组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83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合并慢性胃炎的患者30例,占36.1%,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DU)19例(22.9%)、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13例(15.6%)、单纯反流性食管炎(RE)11例(13.3%)及胃溃疡(GU)10例(12.0%).结果RE并十二指肠溃疡(DU)组在各项指标中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E多合并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尤其酸相关疾病)发生,罹患十二指肠溃疡(DU)可能是RE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4h食管pH值监测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中(尤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1年4月~2004年5月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103例临床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两组,无症状组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83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合并慢性胃炎的患者30例,占36.1%,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Du)19例(22.9%)、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13例(15.6%)、单纯反流性食管炎(RE)11例(13.3%)及胃溃疡(GU)10例(12.0%)。结果 RE并十二指肠溃疡(DU)组在各项指标中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RE多合并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尤其酸相关疾病)发生,罹患十二指肠溃疡(DU)可能是RE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三七总甙对胃癌前病变大鼠相关蛋白影响,并探讨影响机理.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和中药治疗组,取材做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中药组与模型组和维酶素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维酶素组在部分标准下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减弱和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增强可能是三七总甙为主的中药提取物治疗胃癌前病变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食管pH值监测观察酸相关疾病10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中(尤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1年4月-2004年5月于我院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103例临床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两组,无症状组20例为对照组,有症状组83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并慢性胃炎的患者30例,占36.1%,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19例(22.9%)、非糜烂性食管炎13例(15.6%)、单纯反流性食管炎11例(13.3%)及胃溃疡10例(12.0%)。结果 RE并十二指肠溃疡组在各项指标中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RE多合并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尤其酸相关疾病)发生.罹患十二指肠溃疡可能是RE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24h胃内pH值监测及血清胃泌素含量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患者中应用24h胃内pH值监测及血清胃泌素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126例经内镜联合病理诊断慢性胃炎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轻度、中度和重度萎缩组,应用便携式pH测定仪进行24h胃内pH值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胃泌素、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吸试验监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结果:HPylori感染患者73例,其中CAG患者阳性52例,感染率在各组中无差异.重度CAG组患者在24h中位pH值、平均pH值以及夜间中位pH值均高于其他各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萎缩性胃炎胃泌素含量较非萎缩组低(59.21±17.36,54.67±15.84,50.78±13.13nmol/Lvs74.24±19.52nmol/L,P<0.05).结论:诊断CAG除胃镜和病理外,结合胃内pH值和胃泌素测定有助于进行诊断分级和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