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牵牛花综合征合并眼外肌功能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牵牛花综合征合并眼外肌功能异常夏翠然,袁乃芬牵牛花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视神经乳头异常,由Kindler(1970)首次以此名报告。本综合征常可合并有眼部其它先天性异常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缺损,后极部白内障等,牵牛花综合征合并眼外肌功能异常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外直肌斜向后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外直肌斜向后徙的效果。方法 研究组 2 2例 ,对照组 8例 ,看近斜视角大于看远斜视角至少 15PD ,研究组 2 2例行外直肌斜向后徙术 ,对照组 8例行标准的外直肌后徙术。结果 研究组 18/2 2术后看近外斜度≤ 10PD ,2 2 /2 2术后看远外斜度≤ 10PD ,看近看远外斜角平均差值由术前 2 5± 8 11PD减少到术后 5 2 3± 4 0 3PD。对照组仅 3 /8术后看近外斜度≤10PD ,6/8术后看远外斜度≤ 10PD。结论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外直肌斜向后徙术效果优于标准的外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6例有和没有结膜上皮内受侵的眼睑皮脂腺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治疗和结果。方法病人分为二组,A组:有结膜上皮内受侵的眼睑皮脂腺癌病人10例,B组:没有结膜上皮内受侵的眼睑皮脂腺癌病人16例。分别分析其临床、组织学特征及治疗和结果。结果26例病人,其中女性17例(66%),男性9例(34%),就诊时的平均年龄为65.5岁(35岁~84岁)。A组10例,B组16例,A组病人常见的症状是刺激症状,B组常见的体征是眼睑肿块;A组病人常见的体征是眼睑弥漫性变厚,B组最常见的体征是明显的眼睑肿块;肿瘤组织学来源,A组均为麦氏腺来源,B组麦氏来源7例,Zeis腺来源3例,来源不确定4例,多中心来源1例,皮肤皮脂腺来源1例;术后复发,A组5例,B组10例;眼眶扩散,A组3例,B组1例;肿瘤发生转移,A组1例,B组2例。结论有结膜上皮内受侵和没有结膜上皮内受侵的眼睑皮脂腺癌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结膜上皮内受侵有较多的眼眶内容剜除危险,但肿瘤转移的危险两组类似。  相似文献   
4.
后天性内斜视晚期手术后双眼总和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伴有弱视的后天性内斜视患者5岁以后行内斜矫正术,术后3m双眼总和的改变。方法不伴有弱视的后天性内斜视34例,正常儿童30例。于术前及术后3m分别记录双眼及单眼刺激时全视野刺激VEP及不同空间频率(85′、21′)P100的振幅,并比较双眼总和率(以B/M值表示)。结果后天性内斜视组术后3mVEP与术前相比,双眼总和率升高,高空间频率刺激比低空间频率刺激表现明显,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m与术前相比,临床检查双眼视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尽管在临床视觉发育期后行内斜矫正术,仍会对双眼总和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对改善双眼融合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眼底无可见病变时眼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患者眼底无可见病变时眼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检测夏翠然,袁乃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循环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危害极大的眼病,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在出现DR改变...  相似文献   
6.
共同性外斜视较内斜视少见,比例大约为1:3,女性多见,大部分发生在出生后不久,35%~70%在2岁以内。本病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潜伏期或间歇阶段,随年龄增长外斜有增大趋势。病人在检查时有明显外斜,但在其他时间也可表现为外隐斜或间歇性外斜视;另外,在同一次检查时也常看到由间歇性外斜视迅速转为明显外斜视。 1 病因目前多数人认为是解剖因素、机械因素和神经支配因素共同起作用,但以后者的作用更重要,包括司集合的神经支配改变,或集合和分开之间的平衡被打乱。与外斜有关的屈光不正发病率,作者报告不一,Donders报告100例外斜,70%为较高度近视。最近研究认为病因通常与屈光不正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对眼血流动力学影响,评价多普勒超声监测眼动脉血供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斜视患者51例51只眼行1或2 条水平直肌后徙-截腱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眼动脉(OA) 、睫状后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比较血流改变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斜视眼术前患眼OA、PCA、CRA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斜视眼术后1周眼动脉Vs明显升高、PI、RI升高(P<0.05);3.斜视眼术后1个月OA、PCA、CRA各血流参数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术可以引起短期眼组织缺血,但随着手术激惹的消失及广泛侧枝循环的建立,1条或2条水平直肌截断手术不会引起眼前节缺血,多普勒超声是评价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内斜视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内斜视是较常见的斜视类型,一般在生后不久即发病,但很少在新生儿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我们对7例先天性内斜视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人行双侧内直肌后徒术(6mm-7mm),内斜均在生后6个月前诊断,手术在1.5-3.0岁施行;术后5例正位(≤10^△),2例欠矫需再手术。还讨论了先天性内斜视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A型斜视伴上斜肌功能过强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斜肌功能过强常合并A型斜视。我们报告10例,其中A型外斜9例,A型内斜1例。10例(14只眼)均行上斜肌断腱术合并水平及垂直斜视手术,术后第一眼位正位(≤10 ̄△),A型斜视矫正,上斜肌功能过强改善,无双眼视患者和异常视网膜对应者。上斜肌功能过强且≥20 ̄△A征患者,行上斜肌断腱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肺癌眼睑转移一例夏翠然,袁乃芬患者男,60岁。于1994年3月因胸痛在我院拍X线胸片,发现右肺肿块阴影并有胸水,抽取胸水涂片检查,可见癌细胞(未分化癌),诊断为肺癌。行放疗和化疗。确诊肺癌后1个月发现右眼上睑长一无痛性硬结,随肺场放疗及化疗后硬结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