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血生化学和免疫学指标及病理学改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30例,男性2例,确诊时年龄28~74岁(51.23±13.5岁);初诊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38.69月(15天~294月);PBC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倦怠及无黄疸性皮肤瘙痒。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90.6%患者抗线粒体抗体和/或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阳性。结论PBC在中年女性多见,晚期患者肝脏损伤严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陈俊飞  衣展华  祝卫东 《肝脏》2009,14(5):394-395
为探讨阿德福韦(ADV)对HBeAg阳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我们对5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发现治疗组获得更大益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探讨血清肌酸激酶、肌电图、肌肉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1月至2011年12月误诊为肝炎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25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肌酸激酶、肌电图、基因分析及病理等资料,探讨误诊原因。结果本组25例患儿因起病隐匿,多为幼年起病,早期常无典型肌病表现,由于各种原因偶然发现ALT异常,均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而就诊于肝病科,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个月~3年。结论遇到无明显诱因的持续肝功能异常且护肝疗效不佳的患儿,应考虑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及时进行肌酶、基因检测,必要时行肌电图辅助检查,以利于及早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衣展华  丁锷  陈俊飞 《肝脏》2011,16(5):426-427
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抗病毒治疗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CHB)发作和疾病进展已成为共识。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的研发成功为治疗CHB提供了新的武器。恩替卡韦(ETV)是最近批准新一代的抗HBV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有很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自2007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因疗效肯定、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CHB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梅蕾  祝卫东  朱跃红  陈俊飞  丁锷  衣展华 《肝脏》2014,(12):952-95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基因1b 型 CHC 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65.0%、82.5%、90.0%、82.5%,获得 RVR 者均获得 SVR;合并脂肪肝者获得 SVR 的比例低于无脂肪肝者(P <0.05);治疗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减量者8例,利巴韦林减量者6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 CHC 疗效良好;合并脂肪肝患者疗效低于无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普遍,但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96周的病毒学应答和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ETV0.5mg/d。疗程中监测患者生化学指标、凝血功能、HBVDNA载量,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1)32例患者(88.88%)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疗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例(5.56%)总胆红素曾一度上升,经治后恢复正常;1例(2.78%)出现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2.78%)出现原发性肝癌死亡。2)患者12周、24周、48周、96周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7.14%(13/35)、68.57%(24/35)、88.24%(30/34)、91.18%(31/34)(P〈0.0001)。3)患者基线、12周、24周、48周、96周时Child-Pugh积分分别为10.0±1.9、8.7±1.8、7.6±1.8、6.4±1.1、6.4±1.1(P〈0.0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病毒学应答和Child-Pugh积分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流行麻疹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2月~5月收住的234例麻疹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结果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及大于30岁者为主(79.9%);部分患者临床不典型:使用激素后出疹时间延迟,发热到出疹时间〉6d著39例,占16.7%;并发症发生率高:肝功能酶谱异常者占65.7%(132/201),电解质紊乱占41.8%(84/201)。结论为预防和控制麻疹:婴幼儿应提前接种麻疹疫苗、成人需加强接种;麻疹患者应加强监测,注意不典型病例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衣展华  陈俊飞  丁锷  陈祖涛 《肝脏》2012,17(1):39-40,46
干扰素对HBV有一定的抗病毒及抗纤维化作用,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本研究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干扰素α-2a(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病例均为常熟第二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和住院的CHB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入选标准:近半年内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2.5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疗效、HBeAg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46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LDT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48周时ALT、HBVDNA定量、HBeAg定量、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率、HBsAg定量,以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与否分A、B两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48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HBVDNA定量、HBeAg定量、HBsAg定量呈逐步下降趋势,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91.60%,HBVDNA阴转率89.13%,HBeAg阴转率34.78%,HBeAg血清学转换率26.09%,1例患者出现HBsAg阴转,HBsAg阴转率2.2%;治疗48周HBeAg阴转组患者在治疗前ALT水平较高,治疗12周HBVDNA阴转率100%,治疗12周、24周HBeAg定量较治疗前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24周、48周时HBsAg定量较治疗前的下降更为明显,与未阴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具有较强抑制病毒能力、较高HBeAg血清转换率,且伴有HBsAg定量的下降;治疗前ALT水平较高、12周HBVDNA阴转、治疗12周及24周HBeAg明显下降、治疗24周及48周HBsAg明显下降对治疗48周HBeAg阴转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