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8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259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401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1046篇
内科学   549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64篇
综合类   2053篇
预防医学   841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647篇
  4篇
中国医学   803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55例接受肾移植并于术后出现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给予雷公藤多甙片0. 5 mg/(kg·d)口服,3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地黄叶总苷胶囊,0. 4 g(2粒)/次,2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治疗12周后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治疗12周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且用药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高,两药联合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3.
4.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甲瓣治疗拇指脱套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共31例,予口服米非司酮配伍宫腔内羊膜腔外插管术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完全流产25例达80.6%,不完全流产3例,失败改为钳夹术3例。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宫腔内羊膜腔外插管术治疗稽留流产收到很好的疗效,降低了钳刮术的并发症及难度、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12月以来,共计有52名学龄期肥胖儿童及38名作为对照的非肥胖学龄期儿童在本研究中心接受血管超声检查。在此队列中,40名肥胖儿童(16名女性,中位年龄12岁,平均体重指数(BM I)27.5±4.6kg/m2)及26名相匹配的非肥胖儿童(12名女性,中位年龄12岁,平均BM I16.1±2.4kg/m2)被纳入研究。作者分析了肥胖、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流变学变量:包括4个不同速度阶差全血黏度(W BV)(200s-1,30s-1,5s-1,1s-1)、血浆黏度以及血清脂质浓度。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血脂和载脂蛋白也与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IM T)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是出现在健康新生儿中一种未知病原学的普通疹子。在此项研究中,作者假设这种疹子是在出生时对皮肤中定居的微生物的一种应答,而且毛囊构成了“方便之门”,使得微生物侵入新生儿的皮肤内。作者从患有及未患中毒性红斑的69例健康的1d龄的婴儿中收集微生物的培养物,以此来鉴定寄居菌落,找出培养结果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作者运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法对来自中毒性红斑的病变部位进行活组织检查来寻找微生物。最后,作为急性期反应的指征对每一个婴儿进行体温测量。作者发现1d大婴儿中有84%是健康的,患有和未患中…  相似文献   
10.
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大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女性 ,甲状腺手术患者 30例 ,年龄 2 2~ 5 5岁 ,术前无呼吸、循环和内分泌疾病 ,随机分为颈丛阻滞组 (颈丛组 ) 15例 ,硬膜外阻滞组(硬膜外组 ) 15例 ;颈丛阻滞选用 0 .8%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以C4一点法行双侧深浅丛阻滞 ;硬膜外阻滞选用 1.3%利多卡因和 0 .15 %丁卡因混合液 ,穿刺点选择C4~ 5或C5~ 6间隙 ,采用侧卧位直入法 ,并向头置管 3cm ;分别测定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2 0min、切皮、分上极、切腺体和术毕共六个时点的血糖、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各时点血糖均逐步上升 ,于分上极、切腺体和术毕血糖值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硬膜外组只在分上极时SBP与麻醉前比较有差异外 (P <0 .0 5 ) ,而颈丛组在分上极、切腺体时DBP与麻醉前比较有差异 (P <0 .0 5 ) ,SBP、MAP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表明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均不能完全抑制甲状腺手术的应激反应 ,在稳定甲状腺手术循环功能方面硬膜外阻滞优于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