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形势下手术室的经济管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重点做好手术室的增收节支工作,推动了医院护理经济管理的发展,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微量元素与红细胞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 (G 6 PD)活性的关系。对 3~ 13岁确诊G 6 PD缺陷的病人 (分为溶血组、非溶血组 )及正常同龄对照小儿测定14种微量元素、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含量。结果 ,G 6 PD活性与元素锌、硒、镉和铬呈正相关 ;G 6 PD缺陷溶血组 ,血清锌、硒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1)。GSH PX比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1)。MDA含量比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结果表明 :G 6 PD缺陷溶血发生与血清锌、硒含量减少 ,抗氧化能力下降 ;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 ,MDA含量增加 ,氧化性损害致RBC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174例儿童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4%;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为45.4%,其次是口腔、血液、皮肤和肠道等;细菌感染为86.8%,真菌感染为13.2%;对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较敏感的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革兰阴性球菌(G 球菌)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其他依次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医院感染致死率为44.4%。结论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作好基础护理、加强肠道消毒、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噬血细胞综合征-04方案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噬血细胞综合征(HLH)-04方案治疗儿童HLH 5例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HLH患儿5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对以鬼臼乙叉甙(VP16)为基础的免疫化学方案治疗的反应及转归。结果HLH患儿5例中4例在早期治疗阶段完全缓解(CR),CR时间17~22 d(平均18.8 d);另1例规则采用VP16治疗84 d未CR,改用鬼臼甲叉甙(VM26)于d130 CR;病例均存活9~11个月,目前仍CR。1例治疗14 d时出现手足震颤,怀疑为环孢素(CSA)不良反应,改用骁悉替代后手足震颤消失。结论儿童HLH可通过采用HLH-04方案的免疫化学治疗,早期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17例占47.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占33.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2例占5.5%,其他病因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者2例,Evans综合征1例。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3周,<12周出现5例(13.9%),12~28周出现6例(16.7%),>28周出现25例(69.4%);对血小板减少严重的病例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输注浓缩血小板或IVIgG治疗。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妊娠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依据不同病情进行处理。对血小板减少严重的病例,根据不同病因,应用糖皮质激素、输注浓缩血小板或IVIgG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运用RNA干扰技术阻断喉癌细胞系Hep-2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研究survivin基因沉默后Hep-2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21bp目的基因siRNA片段,并将不同浓度的siRNA用脂质体法转染喉癌细胞系Hep-2.用空脂质体和GFP-siRNA作平行对照.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survivin表达量的变化,MTT法检测转染后Hep-2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2 5nM和5 0nM的siRNA可以有效地阻断了Hep-2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转染后Hep-2细胞在体外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增加.结论 初步阐明survivin在喉癌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survivin基因与喉癌的关系以及联合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联合药物治疗组合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并予以联合治疗患儿39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者共48例次,其中拟诊11例次,临床诊断32例次,确诊5例次。两性霉素B联合卡泊芬净18次,无效3次;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静脉13次,口服4次,均有效;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9次,无效1次;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6次,无效1次;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5次,均有效;伊曲康唑联合制霉菌素1次,有效。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7例,放弃1例,恶化死亡4例。三唑类联合两性霉素B或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联合卡泊芬净相比,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功能明显抑制、既往侵袭性真菌感染且再次接受强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严重或突破性真菌感染、单药治疗失败或毒副反应大、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的联合治疗疗效较满意。三唑类联合两性霉素B或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联合卡泊芬净均可作为联合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由于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 ,先心病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为探讨先心病的发病特点及其危害性 ,对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 0 0 0~ 2 0 0 2年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 4 5例先心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2 4 5例先心病  相似文献   
9.
Bcl-2在凋亡抑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目前,抑制Bcl-2活性的方法主要有反义寡核苷酸、单链抗体、锤头状核酶和小分子配体。近年采用现代重组技术、计算机筛选途径发现Bcl-2的小分子配体(如HAl4-1)可诱导Bcl-2高表达细胞凋亡,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表现出协同阻滞效应。Bcl-2家族配体可能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llo-HSCT后EBV相关性PTLD(EBV.PTL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ALL—HR)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3例,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UCBSCT)1例。结果4例患儿分别于allo.HSCT后第53、101、22、42d发生PTLD。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移植前均EBNA-1-IgG(+)、VCA.IgG(+);移植后EBV.DNA1.69×10^4~8.62×10^8 copies/mL。经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为EBV-PTLD,其中1例为T细胞来源,3例为B细胞来源。例1予减停免疫抑制剂、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OP方案化疗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U)治疗,PTLD反复且发生严重皮肤GVHD、肺部感染,移植后第193d死亡。余3例予减停免疫抑制剂及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表现消失且EBV.DNA转阴,分别随访17、12、7个月均无病存活。结论动态监测EBV—DNA对PTLD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减停免疫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EBV-PTLD疗效明显。化疗可导致严重感染,DLI治疗存在严重GVHD危险,不宜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