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赛肤润对老年患者压疮高危期和Ⅰ期压疮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长期卧床慢性心衰且存在压疮高危因素和已经发生受压处潮红、红肿、暗褐色老年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护理,实验组在常规防治压疮的基础上给予赛肤润外涂受压处。结果:实验组潮红、红肿、暗褐色患者恢复时间及压疮进展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赛肤润能有效治疗压疮高危期和Ⅰ期压疮,明显缩短受压处皮肤潮红、红肿、暗褐色处的恢复时间,有效阻止Ⅰ期压疮发展成Ⅱ期压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最佳止血方法和时间.方法 将14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用日本生产的瑞翁牌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止血.B组用法国优格公司(GRUO)生产的优力舒牌弹力绷带“8”字型包扎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方法术后疼痛、出血、血肿、肿胀麻木、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情况和止血时间的长短.结果 B组弹力绷带包扎组术后疼痛、出血、血肿、肿胀麻木、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止血时间均延长至24小时为最佳.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更安全舒适,并且经济适用.延长压迫止血时间能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温通针法"作为全国著名针灸专家郑魁山教授的独创手法,应用于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Ra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来自西京医院病理科2005-2006年间的87例结肠癌病例癌区、癌旁区及切缘区组织标本中Raf-1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的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Raf-1表达和MVD与结肠癌体积、转移、分化等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af-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区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6.47%、37.34%和11.03%,3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区组织中MVD值分别为(61.35±11.60)、(28.34±6.70)和(8.26±3.70),3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Raf-1表达和MVD与肿瘤大小、转移与否密切相关。结论:Raf-1是调控人结肠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在癌组织中Raf-1的表达与MVD值成正相关,两者与临床上肿瘤的大小、转移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Ra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来自西京医院病理科2005-2006年间的87例结肠癌病例癌区、癌旁区及切缘区组织标本中Raf-1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的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够降低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契合现代卫生健康工作重心前移的要求,符合健康中国战略,前景可观,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论述了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的有利政策、国内发展现状,分析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筋毫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针刺组与普通针刺组各30例。经筋针刺组取膝关节周围病灶结节为主,根据结节形态施以关刺、齐刺针法,配穴常规针刺,普通针刺组以膝眼、梁丘、阳陵泉、血海、大杼为主并辨证配穴,在以上穴位常规针刺,2组均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3个疗程后,比较患者WOMAC量表积分并观察各组疗效。结果:经筋针法组有效率96.67%(29/30),优于普通针刺组76.67%(23/30),2组患者WOMAC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经筋针法组积分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筋毫针刺法能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WOMAC量表积分,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薛研  赵耀东  元永金  马雪娇 《新中医》2017,49(8):165-167
正干眼症因其多发性和常见性,并且近几年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备受世界的关注。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示,在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比美国及欧洲国家高,其发病率约为21%~30%~([1])。所以,缓解眼部不适症状和保护视功能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医学认为,干眼症属白涩症的范畴。白涩症之名首见于傅仁宇《审视瑶函·卷三·白痛》,谓:"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灵枢·口问》曰:"哀而涕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