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云南省2017—2019年胶质瘤病例特征,为制定胶质瘤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9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明确诊断为胶质瘤的病例资料来源于医院病历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胶质瘤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明确诊断为胶质瘤的病例共1 646例, 2017年482例、2018年529例、2019年635例,均表现为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9.0%。3年间胶质瘤病例的性别、民族、家族史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岁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82.8%病例首发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1 362例)。病理类型均以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73.0%。不同年份、性别、年龄、民族、家族史的胶质瘤患者病理类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分级均以II级所占比例最大,占所有病例的38.2%。不同年份、性别、民族的胶质瘤病例病理分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胶质瘤病例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例年龄增加胶质瘤病理级别升高(r=0.317)。结论 云南省胶质瘤患者具有一定的年龄、性别及民族分布特征,发病具有年轻化趋势。病理类型以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为主。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胶质瘤病理级别升高。应根据本地区胶质瘤流行特点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Kimura病(kimura disease,KD)又称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ELG),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发病率低,病因不明,表现为非特异性头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肿大,病程长、易误诊,易复发,目前无明确统一的治疗原则及有效防止复发的手段.因此,充分认识本病对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正确施治有重要意义.现报道昆明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颅内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复习1例原发颅内RDD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大体标本、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回顾分析国内已报道的原发颅内RDD 19例.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RDD好发于中年男性.光镜下病变呈"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伴局部纤维化,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弥漫浸润背景中见散在分布吞噬完整淋巴细胞的组织细胞.免疫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CD68.结论 原发颅内RDD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因病变部位多样化、组织形态学特征不明显,临床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上应与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性脑膜瘤、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慢性炎症性病变及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等鉴别.对于单发病例,手术切除病变既是明确诊断的手段又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有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特殊染色对1例伴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患者女性,63岁,病理诊断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镜下病变呈多个大小不等实性乳头状结节,由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充填结节,受累导管明显扩张,可见黏液分泌及黏液湖形成.周围脂肪组织内见成团散在的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结节周边及浸润灶α-SMA及P63失表达,肿瘤细胞ER、PR、NSE、Syn、CgA、E-cadherin和CK8弥漫强阳性;C-erbB-2、CK14、34βE12、CK5/6及EGFR阴性,Ki-67<5%,AB黏液染色阳性.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低度恶性的乳腺肿瘤,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组织学上应与伴有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的导管内乳头状癌、小叶内瘤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包被性乳头状癌鉴别;伴浸润的实性乳头状癌预后主要取决于浸润成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天麻素注射液通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途径改善甲基苯丙胺诱导大鼠神经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甲基苯丙胺组、常规剂量天麻素组、加倍剂量天麻素组、阴性对照(NC)腺病毒组、NC腺病毒+甲基苯丙胺组、NC腺病毒+天麻素组、n NOS腺病毒+天麻素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2次;甲基苯丙胺组大鼠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7.5 mg/kg),每日2次;常规剂量、加倍剂量天麻素组大鼠提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天麻素注射液(10、20 mg/kg),每日1次,再按甲基苯丙胺组方法注射甲基苯丙胺。NC腺病毒组大鼠在纹状体一次性注射NC腺病毒(4.8×107PFU)3μ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2次;NC腺病毒+甲基苯丙胺组大鼠同法注射NC腺病毒,然后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7.5 mg/kg),每日2次;NC腺病毒+天麻素组大鼠同法注射NC腺病毒+甲基苯丙胺,同时在注射甲基苯丙胺之前30 min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20 mg/kg),每日1次;nNOS腺病毒+天麻素组大鼠同法注射nNOS腺病毒和甲基苯丙胺,同时在注射甲基苯丙胺之前30 min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20 mg/kg),每日1次。各组大鼠每次腹腔注射体积均为1 mL/100 g,均连续注射给药3 d。观察大鼠刻板行为并评分,检测大鼠纹状体的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和nNOS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基苯丙胺组大鼠的刻板行为评分和纹状体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nNOS蛋白表达量及MDA、NO水平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及SOD、GP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甲基苯丙胺组比较,常规剂量、加倍剂量天麻素组大鼠的刻板行为评分和纹状体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n NOS蛋白表达量及MDA、NO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及SOD、GPx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加倍剂量天麻素组大部分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或P<0.01)。与NC腺病毒组比较,NC腺病毒+甲基苯丙胺组大鼠纹状体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n NOS蛋白表达量及MDA、NO水平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及SOD、GP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NC腺病毒+甲基苯丙胺组比较,NC腺病毒+天麻素组大鼠纹状体中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n NOS蛋白表达量以及MDA、NO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以及SOD、GP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NC腺病毒+天麻素组比较,n NOS腺病毒+天麻素组大鼠纹状体中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n NOS蛋白表达量及MDA、NO水平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及SOD、GP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大鼠神经毒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这一作用与抑制n NOS介导的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苯丙胺类毒品滥用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属于慢性复发性脑病.长期滥用苯丙胺类精神兴奋剂会导致特定的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而了解成瘾物质的慢性作用时涉及的脑区、神经环路以及生物学基础是明确成瘾行为的确切机制、和寻找有效治疗的根本途径所在.目前国际上应用一系列功能影像学技术, 包括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 MRI) 、磁共振光谱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 观察不同脑区容量/体积的变化情况、脑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脑认知功能异常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影像学技术能够直观反映吸毒人群脑的结构与功能情况, 将有助于阐明苯丙胺类毒品成瘾的确切机制, 为了解此类毒品成瘾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并结合特染及免疫组化技术对3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26.3岁.镜下所有肿块均呈FNH典型形态:纤维间隔围绕无明显异形的肝细胞形成硬化样结节,中央见星形疤痕,结节周围见大量增生的小胆管及不规则的扭曲厚壁血管.纤维间隔内见淋巴细胞散在浸润.Ag+染色显示结节内肝细胞1~2层排列,Masson染色显示纤维组织增生并包绕形成肝细胞结节.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肝炎病原学标记阴性;CD34未见肝窦内皮细胞血管化;CEA阴性;Ki-67<2%.结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肝脏瘤样增生,预后好,组织学上应与高分化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腺瘤、肝硬化和肝腺瘤样增生结节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临床及法医学特点。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近10 a来涉及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尸检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孕产妇死亡72例,新生儿死亡79例。统计内容包括:尸检数量,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年龄,分娩方式,孕周,孕次,医院等级,纠纷原因等。结果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有产时或产后大出血,栓塞性疾病,感染和慢性心瓣膜病等。孕产妇年龄分布18~39岁,"引产术"者4例,待产者24例,顺产24例,剖宫产20例。妊娠早期死亡者2例,围产期死亡者70例。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是羊水吸入,新生儿肺炎,宫内窒息等。24 h内死亡者59例,1周内死亡者14例,28 d内死亡者6例。顺产50例,剖宫产29例。足月产62例,早产15例,过期产2例。涉及纠纷医院以县级医院居多,州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私人诊所较少。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是家属认为医生不及时告知实情、手术操作失误、助产处理不合理、药物使用不当、抢救不及时,诊断不清,死因不明,产前检查存在误诊、漏诊,抢救过程中医生缺乏责任心和经验等情况。结论孕产妇多见于产时或产后大出血死亡,其次是栓塞类疾病。新生儿死亡的高发期是早期新生...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