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早期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入住综合性ICU未出现肠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有4例及对照组有5例因不符合病例研究标准,最终被剔除本研究。除接受基础治疗外,治疗组患者入组第1天开始,鼻饲或者口服培菲康及马来酸曲美布丁,连用7 d以上,对照组则给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治疗前及第3、5、7天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在治疗后第5、7天评定2组肠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2 9、0.340 3,P>0.05),治疗第7天,治疗组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t=7.560 8、5.502 3,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前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2项指标均逐渐下降(P<0.01,P<0.05)。治疗后第5、7天,治疗组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485±0.312)分vs.(0.634±0.363)分;(0.216±0.354)分vs.(0.425±0.367)分,P<0.05]。而组内比较,2组第7天肠功能评分均低于第5天(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早期治疗有助于保护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5年我院综合ICU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01-2013-12住院患者临床血培养阳性标本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0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1.5%,革兰阴性杆菌占34.6%,真菌占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9.4%)最多,其余依次为肠杆菌科细菌(27.4%),金黄色葡萄球菌(11.5%)、肠球菌属细菌(8.7%)、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6.3%)、真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中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氢酶烯类耐药率为16.7%,未检出其他耐碳氢酶烯类的肠杆菌科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在20.0%以下。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目前主要抗真菌药物敏感率均较高。结论:综合ICU是血流感染的高发区,了解本科室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进行耐药性监测,对制定经验治疗方案,指导抗生素的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与伤情程度及预后影响。方法分析116例多发伤按APACHEⅡ评分分3组,〈10分为A组(轻度组)39例,11~20分为B组(巾度组)47例,〉20分为c组(重度组)30例,与健康献血员30例的血清心肌酶谱对照。结果轻、中、重度三组多发伤眦清心肌酶值均有增高,除轻度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中、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而且血清心肌酶值增高随病情严重程度变化,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心肌酶值越高,呈正相关,三组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血清心肌酶值水平变化和患者伤及组织器官数相关,随受累组织器官数累加而心肌酶值增高,受伤组织器官数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死亡组血清心肌酶值明显较存活组高,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多发伤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和病情的轻重程度呈正相关,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幅度越大,死亡率越高,多发伤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增高是病情危重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与清热解毒中药联用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中、西抗菌药联用治疗严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穿琥宁、喜炎平分别与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抗菌药物混合,以1倍、10倍及100倍最小抑菌浓度(MIC)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4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3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噻肟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最大,左氧氟沙星次之,阿米卡星较低;2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用比单用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少,单用与联用抗菌药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均为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 穿琥宁和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3种抗菌药物联用,能减少细菌诱导释放内毒素,提示临床选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脑苷肌肽注射液在急性脑出血病人早期应用对病情预后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56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早期应用脑苷肌肽注射液以APACHElI评分标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cow coma scaleGCS)评定脑损伤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病情危重程度、昏迷程度无组间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有组间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二项评分分别有差异(P〈0.05)。治疗组病例病情稳定和减轻所需时间较对照组要短,同时各种并发症如应激性高血糖、上消化道出血、各种感染等治疗组要比对照组少、或轻、或易控制;治疗组死亡10例,对照组11例,两组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在神经细胞转变为不可逆损伤之前尽早应用脑苷肌肽,具有较好的促苏醒作用,减少或减轻因脑出血而引发的各种严重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或减轻致残率;但对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肝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44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FDP组(n=22)和对照组(n=22)。FDP组使用FDP10g/天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ml/天静脉点滴,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疗程均为7天。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天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生化指标(AST、ALT、γ-GT)。结果 FDP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AST、ALT、γ-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浆AST、ALT、γ-G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FDP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FDP组TNF-α、IL-6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FDP对严重多发伤时肝功能损伤有良好保护功能,其机制与下调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并探讨治疗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 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非发酵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并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186株非发酵菌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占33.9%,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占32.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占15.0%、8.1%;非发酵菌多药耐药现象均较严重,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60.0%;120例患者中,死亡38例,病死率达31.7%;在120例患者的治疗中,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是否正确及是否使用免疫增强剂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虽然患者发病前的营养状况对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能明显影响ICU住院时间(t=5.2306,P=0.0325).结论 非发酵菌作为ICU的常见致病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且病死率高,治疗上除了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外,必须重视免疫调理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2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和非灌洗组,灌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支气管肺泡灌,非灌洗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组患者CPIS在治疗1、3、6和14d较非灌洗组明显下降(P<0.05);灌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灌洗组(P<0.01).结论 纤支镜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9.
陈醒民  刘亚茹  蔡金芳  万祺  周亮 《江西医药》2010,45(12):1221-1223
目的 通过对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的分析,促进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652张,采用儿童限定日剂量(CDDD)和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来评价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DDDs排序前14位抗菌药物中,CDUI高低两项值>1的占50%,95.9%的患儿使用了抗生素,注射用药比例33.9%,二线抗生素使用比例64.4%,三线抗生素使用比例4.1%.结论 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存在无指症使用和过度利用抗生素的情况,须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炎症介质浓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6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ICU的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常规重型颅脑创伤治疗原则处理,治疗组(50例)入院当日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P)10 g/d,静脉点滴,对照组(50例)按常规重型颅脑创伤治疗原则处理.两组入院1、3、5、7 d 分别检测脑引流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的浓度.统计两组患者GCS评分、APACHE Ⅱ评分、入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入院时GCS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TNF-ɑ、IL-1β、IL-6、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 d后炎症介质浓度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CS评分明显改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28 d 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FDP可以通过对神经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善,稳定细胞内环境和膜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浓度,以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