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以及GPⅡbⅢa(PAC-1)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而言,血小板膜PAC-1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intensity,MFI)明显增高。结论: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在有无冠心病人群之中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在临床上识别同时预测易损斑块,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冠心病恶化进而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残率以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45例,2组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PCI。记录2组穿刺至置管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并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穿刺至置管时间((12.34±7.65)min)较股动脉组((4.01±2.49)min)长(P0.01),术后卧床时间((3.46±1.98)h)较股动脉组((23.01±6.05)h)短(P0.01),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43.21±20.91)min)及手术时间((66.43±28.01)min)与股动脉组((44.02±19.81)、(68.12±22.0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3个月LVEF((54.21±5.78)%)、LVEDD((5.08±0.48)cm)及LVESD((4.08±0.43)cm)与术前((35.29±4.24)%、(7.01±0.58)cm、(5.09±0.6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术后3个月LVEF、LVEDD、LVESD((55.01±5.01)%、(5.09±0.45)cm、(4.13±0.47)cm)与术前((36.07±4.87)%、(6.98±0.57)cm、(5.08±0.61)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股动脉组(35.56%)(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与经股动脉入路PCI相当,但经桡动脉入路PCI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栓塞31例心电图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杨敏  蔡裕福  张汉灵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12-1712
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急性肺部疾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降低其的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心电图是一项常规非创伤性检查,心电图的异常改变虽缺乏特异性,但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31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以探讨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GPⅡb/Ⅲa(PAC-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者(D组)及114例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期PAC-1、CD62P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患者PAC-1、CD62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组治疗后,各时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A组)对比:B、C组PAC-1、CD62P的表达均较A组高(P<0.05),而B、C组之间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A、B、C)组PCI术后的CD62P、PAC-1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术后24 h下降至术前水平,和术前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增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小板表面蛋白PAC-1,CD62P的表达进一步的升高,两者的表达可作为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现对我院心内科心力衰竭住院1个月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3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优化后适应术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0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6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优化后适应组(OPC组)与对照组(PCI组),每组32例,对照组常规术式行PCI术,OPC组患者实施优化后适应术式(OPC)的PCI治疗。结果:术后4h OPC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NT-proBNP较PCI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均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术后3个月内复查心脏彩超提示:OPC组患者LVEF值高于PCI组,而LVDS、LV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优化后适应术式能够有效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