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纯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及DPMAS+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4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检查、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3组患者均每隔3~4 d行1次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球蛋白(globulin,G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及血氨...  相似文献   
2.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辅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浆置换既能机械性被动去除患者体内毒素,又能人为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部分替代正常肝脏功能,渐被临床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替代治疗。 目的:拟验证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人工肝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演变和血液实验室指标变化的自身对照观察,于2001-03/2007-12在广西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 对象: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1例,男 105例,女 16例,年龄25~50岁,全部为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乙型戊型混合感染2例。 方法:患者在恒温治疗室内,常规行血管穿刺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应用日本松和韶华公司Plasauto-IQ型全自动血浆净化装置及相应配套的管路、模型血浆分离器,按要求进行体外循环管路和血浆分离器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再用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路。每次置换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5 mg静推预防过敏反应。术中每次血浆置换量3 000 mL,血液泵流速60~100 mL/min,术中常规补充葡萄糖酸钙,并酌情应用地塞米松、盐酸异丙嗪等抗过敏处理,术前、术中肝素负荷总用量为50~80 mg,术后患者使用肝素封管。121例患者共进行183次治疗,平均每例1.5次,根据病情间隔2~4 d进行1次,其中1次81例,2次28例,3次6例,4次3例,5次2例,6次1例。至首次血浆置换治疗开始算起,治疗后4周为疗程结束。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由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乙形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改变情况。 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1例经183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出现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食欲增加,体力增进,精神状态好转,腹胀减轻,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清蛋白、球蛋白、肌酐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183例次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钙、血浆过敏、血压下降等反应共180例次,总发生率为98.3%。临床好转率为64.5%,其中早期83.8%,中期46.9%,晚期6.7%,同时1次与多次人工肝治疗临床好转率比较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人工肝治疗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好,多次人工肝治疗比1次治疗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胸腔细管引流治疗后予多西环素局部注药行胸膜固定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5例肺癌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经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充分引流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入多西环素行胸膜粘连固定术,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胸腔细管引流治疗后予多西环素局部注药行胸膜粘连固定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达92%,其中完全缓解16例(64%),部分缓解7例(28%)。结论经胸腔细管引流治疗后予多西环素局部注药行胸膜粘连固定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在持续性气胸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5年来38例持续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膜腔局部注入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观察其疗效及近期并发症。结果 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持续性气胸38例,有效者32例,有效率达89.5%;并发症有胸痛28例(73.7%)、发热20例(52.6%)、意识障碍1例(2.6%)、心功能不全1例(2.6%),均临床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 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持续性气胸效果良好,并发症轻微,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霉素;胸膜粘连术;持续性气胸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腰围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和EAT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BMI、腰围指标、FPG、2 h PBG、HbA1c和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AT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的常规监测指标,且对EAT厚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支撑”支架的性能,疗效,以求研制成技术性能达标的国产化支架。方法:(1)急性血栓形成检测:雄性新西兰白兔10只,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后24h行髂动脉造影术。(2)中远期疗效检测:雄性新西兰白兔20只,给予高胆固醇饲料(4%胆固醇)饮食1个月后行髂动脉支架植入术,随机分为2组:(1)30天组10只,于术后1个月行动脉造影术。(2)60天组10只,术后2个月行髂动脉造影术。30天组9只动物完成实验,60天组8只动物完成实验。结果:(1)共27只兔完成实验,27个支架植入成功23个(成功率85.2%),(2)急性血栓形成检测:10个支架,9个完全张开,未见血栓形成,血流TIMI Ⅲ级,1个脱落。(3)中远期疗效检测:(1)30天组(n=9):7个支架在髂动脉完全张开,1个在腹主动脉下段完全张开,未见血栓及狭窄,血流TIMIⅢ 有,1个脱落,(2)60天组(n=8):6个支架完全张开,未见狭窄,2个脱落。.(4)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撑支架性能稳定,没有出现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和狭窄。  相似文献   
8.
9.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反应,其发病与外伤、饮酒和胆石症等因素密切相关。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出现继发感染、全身炎性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一定的威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2种方式;非手术治疗包括中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等方式。该文就现阶段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机械性吸-呼气咳痰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清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潮州市中心医院于2017年02月11日至2018年06月30日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仪、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实验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性吸-呼气咳痰仪辅助排痰,各30例。结果:实验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时间、ICU入住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降钙素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28天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械性吸-呼气咳痰技术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彻底清除肺内分泌物,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