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性修饰的氧化石墨(GO)衍生物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活性的影响。方法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N2a细胞形态,MTT法检测N2a细胞的活性。结果在0.1~0.4μmol/L浓度GO衍生物对N2a细胞活性影响呈浓度相关,其中0.4μmol/L的GO衍生物对N2a细胞生长状况最好;L-型GO(L-GO)和D-型GO(D-GO)促N2a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4%和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性修饰的GO衍生物在0.1~0.4μmol/L能促进N2a细胞生长,L-GO促进N2a细胞生长活性比D-GO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外伤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该时期来我院就诊的脑外伤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粒。对研究组患者给予西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配合通窍活血汤进行加减治疗,而对照组则只之用西药治疗。治疗周期为12d。最后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中16例有效,显效的12例,只有2例无效,即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则总有效率为80%即有效13例,显效11例,6例无效。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外伤继发性癫痫比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后颅窝出血包括小脑出血及硬膜外/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对30例后颅窝出血,小脑出血19例,枕部硬膜外/下血肿11例选用YL-1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方法患者选用传统方法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方法进行对比。结果选用YL-1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钻孔组30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再次出血并出现脑疝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选用YL-1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方法患者选用传统方法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方法进行对比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大大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GO)衍生物对L6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的L6细胞经过1 d或3 d培养,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采取电子图片保存;收集对数期成熟的L6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对数期成熟的L6细胞,经GO衍生物3 d的刺激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结果原代L6经过3 d培养,80%以上细胞分化为成熟的L6细胞;0.3μg/mL GO衍生物(GO-L和GO-D)经过3 d刺激,GO-L刺激细胞增殖的OD值为(0.52±0.28),GO-D刺激细胞增殖的OD值为(0.81±0.34),两者与对照细胞OD值(0.18±0.06)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6.05,P<0.01);其中D型衍生物对L6细胞增殖活性强于L型衍生物,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P<0.05);L型衍生物和D型衍生物均能诱导L6细胞分泌TNF-α[(18.6±5.36) vs (24.9±8.86)]和少量IFN-γ[(14.3±3.78) vs (13.8±2.62)]。但IFN-γ分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结论 GO衍生物能诱导L6细胞活化和分泌TNF-α,可能会影响L6细胞中糖的代谢与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我院就诊的58例各类颅内血肿患者,术后观察记录患者血肿清除率、恢复良好率等。结果:58例患者无死亡病例,碎吸引流均获得成功,其中血肿完全清除患者20例,血肿清除率在2/3~4/5的患者38例。术后随访1年,ADL疗效Ⅰ级19例,Ⅱ级22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例,恢复良好率81.03%。结论:锥颅血肿碎吸术操作简便,治疗颅内血肿临床效果满意,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颅内血肿,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颅内血肿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颈髓损伤后外科干预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颈髓损伤患者102例,按照颈髓损伤后至手术时间分为3组,A组<3d有41例,B组3~7d有23例,C组>7d有38例,术后随访两年,按感觉运动评分标准和Frankel法(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制定)对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2年3组患者感觉运动评分以及Frankel分级较各自术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3组患者之间感觉运动评分A组得分最高,B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颈椎颈髓损伤后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力争在3d内给予外科干预,否则应在7d以后进行,以去取的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大骨瓣开颅额骨部分回复改良减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探讨新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常规术式比较。方法常规术式为额部开颅减压术,新术式为大骨瓣开颅额骨部分回复改良减压术。选取额叶脑挫裂伤需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常规术式和新术式两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脑水肿消退时间,意识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采用新术式的患者与常规术式比较,脑水肿消退时间加快,意识改善情况好转,预后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骨瓣开颅额骨部分回复改良减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是在对额叶脑挫裂伤病理发生机制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手术方式,临床应用证实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回顾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重型)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应用大骨瓣开颅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中有36例患者存活;依据GOS评分,18例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昏迷,4例死亡。对颅脑损伤(重型)患者应用大骨瓣开颅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予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9.
蔡小康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803-804,807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面瘫患者给予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术,在术后2个月、半年以及一年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面部表情肌活动术后逐步恢复,不同程度的显现效果;17例患者均未出现舌肌萎缩及伸舌偏斜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经过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确定该损伤不可逆后通过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未治疗确有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蔡小康 《当代医学》2011,17(12):75-76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05年7月~2008年12月来就诊的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15例,在1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进行功能重建术,行神经断直接吻合术有4例,神经移植桥接术有1例,神经松解术患者有3例,通过以上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后对15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